9月13日,省統計局發布新中國成立75周年陜西經濟社會發展報告之五。報告指出,陜西加快推進工業化進程和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建成比較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實現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歷史跨越。
1949年至1965年,陜西工業以年均15.7%的增速迅速發展。1965年,全省獨立核算工業企業固定資產原值達33.15億元,比1949年增長41.6倍;全部工業總產值29.65億元,增長10.6倍。
1966年至1978年,陜西工業以年均9.1%的增速穩步發展。1978年,全省獨立核算工業企業固定資產原值達116.5億元,比1965年增長2.5倍;全部工業總產值96.48億元,增長2.1倍,形成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
1979年至1998年,陜西工業達到10.7%的年均增長速度。2000年至2008年,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4%,高于同時期GDP增速1.9個百分點。2008年,全省工業實現增加值3122.04億元,經濟總量是1999年的近6倍,對GDP的平均貢獻超過了第一產業、第三產業。
2012年至2014年,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處于12.2%的高速增長區間。2015年至2023年,逐步過渡到6%左右的中速增長區間。2021年,全省工業增加值總量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2023年達到1.33萬億元,由此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
能源工業作為傳統優勢產業和工業的“基本盤”,為工業經濟健康發展提供堅實支撐。2012年至2023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中,能源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6.1%,占規上工業比重由56.7%提高至64.4%,對規模以上工業的貢獻率由42%提升至59%。
非能源工業總體呈現出穩健增長態勢。2012年至2023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中,非能源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速度為10.2%。一方面,裝備制造業快速發展。2014年至2023年,裝備制造業的增加值年均增長12.9%,較同時期全部規模以上工業高6.1個百分點。另一方面,高技術制造業為工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2014年至2023年,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4%,較同時期全部規模以上工業高7.2個百分點。(記者 蘇怡)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