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工信廳發布擬認定第一批陜西省工業遺產名單,大華紗廠舊址、城固酒廠等進入公示什么是工業遺產?如何利用發展?
9月18日,陜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布擬認定第一批陜西省工業遺產名單,共有13家進入公示階段。名單包括:大華紗廠舊址、航天九院7107廠黃牛鋪三線舊址、國營615廠、陜西鋼廠、原中核國營八一三廠、寶雞鋼管廠、惠安化工廠、安康市蠶種場、關中工具廠、澄城縣堯頭窯古窯址區、佳縣峪口造紙廠、白水杜康酒廠、城固酒廠。
>>如何認定?
要具有“歷史、科技、社會、藝術”四大價值
根據《陜西省工業遺產管理辦法(試行)》,陜西省工業遺產,是指在陜西工業長期發展進程中形成的,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科技價值、社會價值和藝術價值,經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認定的工業遺存。
陜西省工業遺產核心物項是指代表陜西省工業遺產主要特征的物質遺存和非物質遺存。物質遺存包括廠房、車間、作坊、礦區等生產儲運設施,與工業相關的管理和科研場所、其他生活服務設施及構筑物和機器設備、生產工具、辦公用具、產品、檔案等;非物質遺存包括生產工藝、規章制度、企業文化、工業精神等。
開展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管理工作的原則為,發揮遺產所有權人的主體作用,堅持政府引導、社會參與,保護優先、合理利用,動態傳承、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認定條件方面,申請陜西省工業遺產,需工業特色鮮明,遺產價值突出,保存狀況良好,管理水平較高,滿足陜西省工業遺產評價相關指標。要求產權明晰;已制定工業遺產保護利用規劃、管理制度和工作措施等。
>>如何保護?
每年要有“總結、計劃”鼓勵打造特色工業旅游線路
保護管理方面,陜西省工業遺產所有權人應當設置專門部門或由專人監測遺產的保存狀況,劃定保護范圍,采取有效保護措施,保持遺產格局、結構、樣式和風貌特征,確保核心物項不被破壞。遺產格局、結構、樣式和風貌特征出現較大改變的應當及時恢復,核心物項如有損毀的應當及時修復。陜西省工業遺產所有權人應于每年12月底前,向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提交遺產保護利用工作年度報告。內容包括當年工作總結、下一年工作計劃、陜西省工業遺產權屬變更和規劃調整等情況。
利用發展方面,支持利用陜西省工業遺產資源,開發具有生產流程體驗、歷史人文與科普教育、特色產品推廣等功能的工業旅游項目,完善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打造具有地域和行業特色的工業旅游線路。鼓勵利用陜西省工業遺產資源,建設工業文化產業園區、特色街區、創新創業基地、影視基地、城市綜合體、開放空間、文化和旅游消費場所等,培育工業設計、工藝美術、工業創意等業態。鼓勵開展工業文化教育實踐等。
>>專家解讀
為什么選中這13家?
見證了中國工業化的起步和進程
入選工業遺產名單的意義是什么呢?為什么選中這13家?9月19日,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采訪了陜西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屈曉東。
屈曉東分析,第一批入選的工業遺產名單代表了陜西省乃至中國工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和重要成就,具有歷史、技術、社會和文化價值。它們見證了工業發展的歷程,承載了民族工業的記憶,展現了工匠精神和工業文化,對教育、科研和文化傳承具有重要作用。同時,它們也是城市歷史文脈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軟實力。工業遺產作為優秀工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記錄了過去工業發展的軌跡和成就。
屈曉東分析,這13家工業遺產被選中,是因為它們在陜西乃至中國的工業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反映了不同歷史時期的工業特色和成就。這些遺產見證了中國工業化的起步和進程,不僅是工業發展的實物載體,更是歷史和文化的見證。它們通過其獨特的形式和特點,反映出當時的科技水平、工人的智慧和創造力,以及社會經濟的發展狀況。
屈曉東表示,工業遺產對工業文明發展將起到保存歷史、教育后人、促進科研、文化傳承、提升城市形象、發展工業旅游等多方面的積極作用。通過對工業遺產的保護和再利用,可以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如文化、旅游、創意產業等,為城市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工業遺產的創新性改造也可以成為城市創新創業的孵化器。工業遺產的保護和利用有助于城市的有機更新,將廢棄的工業區域轉變為城市的新空間,如公園、藝術區、商業區等,提高城市空間的使用效率和城市功能。工業遺產的保護和再利用過程中,往往伴隨著環境的整治和生態的修復,有助于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提升城市居住品質。
工業遺產轉型為文旅地標存在哪些不足?如何改進?
工業遺產的利用發展現狀方面,屈曉東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目前,一些工業遺產已經成功轉型為文旅地標,吸引了大量游客,成為城市文化的新名片。工業遺產的轉型不僅保留了城市記憶,還拓展了文化旅游生活的新空間。一些工業遺產實現了多樣化的運營模式,如文創產品開發、數字技術應用等,豐富了工業旅游的內涵。然而,也存在諸多問題,如資金支持不足、保護標準不明確、專業人才缺乏等;工業遺產旅游的市場占有率相對較低,產品形態單一,多數還停留在簡單的參觀游覽階段;部分工業遺產的保護和開發缺乏系統性,沒有形成具有競爭力的旅游品牌;一些工業遺產的旅游開發缺乏專業化服務,企業對旅游業發展規律認識不足,缺乏潛力挖掘能力。
屈曉東建議,應加強法律法規建設,加大資金投入,培養專業人才,提高公眾參與度,創新利用模式,使工業遺產保護與利用工作更加科學、合理和有效;加強工業遺產的保護和再利用,通過旅游化改造,將工業資源轉變為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創新工業遺產的旅游產品開發,如結合研學旅游、體驗旅游等,提升游客的體驗感;推動工業遺產與當地社區的融合,通過社區的參與,增強工業遺產的活力和可持續發展性。 (記者 任婷)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