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高三寶 通訊員 盧云云
金秋時節,蕎麥盈枝。近日,在定邊縣白灣子鎮張山村村民胡文平的百畝蕎麥地里,伴隨著隆隆的機器聲,大型收割機正開足馬力在蕎麥地里來回穿梭,色彩明麗的蕎麥稈隨風起伏,顆粒飽滿的蕎麥粒讓胡文平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我們以前種地靠人工,費時費力,種得就少。現在全是機械化種植,我就擴大了種植面積,這一百多畝蕎麥四五天就能收割完,畝產100多公斤。”胡文平說。
近年來,定邊縣通過引進西農9976、西農9978等蕎麥新品種,采用機械勻行播種、大壟雙行播種等新技術,有效解決了蕎麥倒伏問題,抑制雜草生長,降低生產成本,使蕎麥畝產由原來的50公斤—70公斤提高到100公斤—120公斤,最高畝產可達150公斤。今年,定邊縣種植蕎麥78萬畝,產量預計超7.8萬噸,產值超3億元。
在提高產量的同時,定邊縣通過抓技術推廣、開展試驗示范、促銷售加工等一系列措施,不斷實現蕎麥規模化、機械化、集約化種植,生產出蕎麥米、蕎麥粉、蕎麥掛面等新產品。
在陜西豐源糧油有限公司,蕎麥精選生產加工車間的工作人員正在操作自動化設備分離蕎麥殼,成品庫中一輛輛叉車有序作業,一袋袋蕎麥即將出口荷蘭、澳大利亞等國家。
“我們通過‘公司+蕎麥+農戶’的經營模式,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農戶、合作社等生產主體,開展蕎麥訂單種植業務和糧食保價存儲業務,與農戶共享增值收益,大大提高了產業鏈上各方的積極性。”陜西豐源糧油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昊介紹道。
好的聯動機制,才能帶來好的收益。“我們公司一年的蕎麥加工量是2萬噸,每年出口8000噸左右蕎麥面,7年來,累計銷售產品10.42萬噸,完成銷售額5.195億元,其中出口5.18萬噸,創匯4130萬美元,帶動全縣5000多戶農戶種植蕎麥。”李昊說。
定邊是世界紅花蕎麥原產地之一、世界紅花蕎麥優勢產區,2020年以來,全縣年均種植蕎麥60萬畝以上,年總產7萬噸以上,產出的紅花蕎麥粒大、皮薄、出粉率高,但加工水平不高、產品附加值低,制約了蕎麥產業高質量發展。
為提高蕎麥的深加工能力,2021年,由榆林市科技發展服務中心和中關村天合科技成果轉化促進中心牽線搭橋,引入北京食品科學研究院谷物雜糧創新團隊,并與定邊縣簽訂四方協議,達成蕎麥掛面項目的落地與產業化方案,共同推進蕎麥掛面產業化應用工作。經過三年努力,最終破解了榆林高占比蕎麥掛面生產技術改造難題。
今年4月,全國首條純蕎麥掛面生產線在定邊縣投產。與市場上的蕎麥掛面不同,該生產線產出的蕎麥掛面,蕎麥含量可達100%,這些純蕎麥掛面會發往北京、上海、深圳等國內消費中心城市。“科技變量”成功轉化為“經濟增量”,有效促進了定邊縣蕎麥產業的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
據了解,截至目前,定邊縣從事蕎麥產品加工的企業已有15家,其中,市級龍頭企業4家、省級龍頭企業3家。今年,定邊縣蕎麥產業總產值預計可達10億元。
“未來,定邊縣將統籌推動蕎麥精深加工與初加工、綜合利用加工協調發展,與原料生產、倉儲物流、市場消費等上下游產業有機銜接、深度融合,并依托現有產業強鎮、涉農專業鎮等集聚區,建設一批發展規模大、創新能力強、加工程度深、示范帶動好的精深加工基地,推動蕎麥產品就地就近轉化增值。”定邊縣農業農村局局長王學瑞表示。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