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省統計局發布新中國成立75周年陜西經濟社會發展報告之十。報告指出,陜西人口總量平穩增長,人口質量顯著提升,人口城鎮化水平持續提高,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注入了強大活力。
人口總量持續增加,增速高于全國同期平均水平。新中國成立以來,全省常住人口由1949年的1317萬人發展到2023年的3952萬人,年均增加35.61萬人,年均增長率約為1.5%,比全國高0.2個百分點,人口密度由1949年的64人/平方公里增加到2023年的192人/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增加了128人。
人口死亡率逐步降低。新中國成立以來,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口死亡率逐步下降,到2023年,死亡率下降為8.14‰。
人口結構不斷優化,人口性別結構由失衡轉為均衡。新中國成立初期,總人口性別比不斷上升,由1949年的111連續上升至1955年的118,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最高值。隨著生育政策的調整完善以及生育觀念的轉變,從2010年開始,總人口性別比持續下降至2023年的104。
人口質量顯著提升,受高等教育人口大量增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中,擁有大學(指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727.2萬人;擁有高中(含中專)文化程度的人口為615.9萬人;擁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為1343.2萬人;擁有小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857.2萬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
人民健康狀況持續改善,平均預期壽命突破77歲。新中國成立以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口預期壽命不斷延長。2020年,全省人均預期壽命達到了77.8歲,比2000年提高6.35歲。其中,男性人均預期壽命為75.59歲,比2000年提高了5.53歲;女性人均預期壽命為80.24歲,比2000年提高了7.23歲。(記者 蘇怡)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