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国产精品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综合网小说,久久精品国产2020观看福利

心懷“國之大者” 精繪山水畫卷

2024-10-03 07:03:58  來源:陜西日報  


[摘要]這幅畫卷,記錄了陜西的美麗轉變,講述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陜西實踐...

  當我們的視線穿越歷史長河,回望這輝煌的75載歲月,會看到一個怎樣的陜西?

  一座座大山,從昔日的荒涼中蘇醒,披上了綠意盎然的華服。

  一條條“黑臭河”悄然退場,取而代之的是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公園。

  陜西生態文明建設不但關系自身發展質量,而且關系全國生態環境大局。三秦兒女切實擔負起守護中華民族祖脈、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的時代責任,以勤勞為筆、汗水為墨,在三秦大地上繪制出一幅幅“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的畫卷。

  這幅畫卷,記錄了陜西的美麗轉變,講述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陜西實踐。

  牢記“國之大者”

  當好秦嶺生態衛士

  春日,秦嶺山脈草木蔓發、生機勃勃。

  秦嶺和合南北、澤被天下,是我國的中央水塔,是中華民族的祖脈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征。

  2020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考察時指出,保護好秦嶺生態環境,對確保中華民族長盛不衰、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陜西深刻汲取秦嶺違建事件教訓,牢記“國之大者”,堅決當好秦嶺生態衛士。

  ——健全秦嶺常態化長效化保護體制機制。扎實推進系統治山、條例護山、規劃管山、智慧控山,動態排查整治“五亂”問題。2019年修訂《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2024年出臺《關于加強秦嶺區域生態環境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堅持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

  ——常態長效加強秦嶺陜西段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加強礦山生態修復、水源地保護、森林修復、耕地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完善自然保護地體系。目前,秦嶺范圍內建成各類保護地116處,總面積0.92萬平方公里,有效保護了省內75%以上的自然生態系統類型、70%以上的野生動植物種群類型。

  久久為功

  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

  盛夏的牧馬河,碧波輕搖,波光粼粼。作為漢江支流,這里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主要水源匯集區和供給地。在這片水域上空,成群的朱鹮翩躚起舞。在西鄉縣峽口鎮的牧馬河畔,素有“東方寶石”盛譽的朱鹮找到了理想的棲息之地。

  漢中、安康、商洛三市,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主要水源地,供水量占總調水量的70%,也就是說,受水地群眾喝的每10杯水中,有7杯來自陜西。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澆灌著北方的經濟命脈和民生命脈,滋潤民眾的心田,發揮了巨大的社會、經濟、生態效益。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10年來,累計調水645億立方米,為沿線200多個縣(市、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水資源支撐和水安全保障。而被稱為陜西省的“南水北調”工程的引漢濟渭工程,更是實現了長江與黃河在關中大地的歷史性“握手”,每年可為關中平原輸水15億立方米,為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202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陜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指出,要強化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保護,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

  漢中、安康、商洛三市堅決扛牢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保護政治責任,統籌抓好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大力開展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不斷提升水源涵養功能,扎實做好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全力守好水質安全底線。1.97萬名河湖長及眾多志愿者成為全省河流的“守護者”,用實際行動詮釋對這片土地的深情。

  汩汩清水是最好的見證:漢江、丹江干流出境斷面水質連續10年穩定保持Ⅱ類及以上,流域內7個國控斷面水質達到Ⅰ類。

  隨著水源地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生物多樣性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如今,陜西境內朱鹮種群數量達到7700余只,朱鹮棲息地面積由不足5平方公里擴大到1.6萬平方公里以上。這一瀕危物種種群的復壯,成為陜西生態環境改善的生動注腳。

  人不負青山

  青山定不負人

  秋收之際,走進平利縣蔣家坪村,陣陣茶香撲鼻而來。

  “大家一定想不到,幾年前,這里交通閉塞,出行都成問題。”茶業創業者胡學琴正在直播間向觀眾講述當地因茶興業的發展故事。

  2020年4月,在平利縣蔣家坪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希望鄉親們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因茶致富、因茶興業,脫貧奔小康。

  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讓蔣家坪村的鄉親們深受鼓舞,更加堅定了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的決心和信心。如今,大山深處的蔣家坪村因茶致富、因茶興業,走上了“茶旅融合”的發展之路。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如果只是停留在生態環境好,還不是完全意義上的生態文明。讓高顏值的“綠水青山”轉化為高價值的“金山銀山”,通過生態價值的轉換獲取經濟社會發展的持續動力,才更具有生態文明的意義。

  過去,脆弱的生態環境制約了陜西不少地方的發展。如今,陜西各地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讓山川披綠、林海生金。在漢陰縣月河川道,萬畝富硒水稻田經濟效益良好,“富硒經濟”讓農民錢袋子越來越鼓;在安康瀛湖,3萬多口養殖網箱被清理,400余戶漁民上岸發展生態產業,水更清了、景更美了,游客也紛至沓來……立足當地資源稟賦,加強生態保護,推動綠色發展,群眾搭上了致富快車。樹立正確的發展思路,因地制宜發展產業,才能讓綠水青山充分發揮經濟社會效益,實現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有機統一。(記者 南楠)

編輯: 陳戍

相關熱詞: 生態 環境 保護 修復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元朗区| 桦川县| 龙海市| 绥滨县| 峨眉山市| 鹰潭市| 古浪县| 六枝特区| 忻城县| 万年县| 乌鲁木齐县| 盘锦市| 白城市| 宿松县| 纳雍县| 松阳县| 保山市| 台中市| 彭阳县| 台安县| 黄石市| 正阳县| 濮阳县| 盘锦市| 承德市| 肇州县| 曲麻莱县| 余庆县| 海宁市| 吉首市| 库伦旗| 贵定县| 密云县| 荆门市| 达拉特旗| 诸暨市| 西华县| 甘德县| 多伦县| 南汇区| 东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