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在建最大煤化工項目——1500萬噸/年煤炭分質清潔高效轉化示范項目廠區一角(10月22日攝)。記者 李旭佳攝
毛烏素沙地之畔,榆林經開區高塔林立、管廊縱橫,處處涌動著項目建設的熱潮。
10月22日,在陜煤集團榆林化學有限責任公司,180萬噸/年乙二醇項目裝置正馬力全開,搭建從“一塊煤”到“一塊布”的生產橋梁。
該項目已全部建成投運,是全球產能最大的煤制乙二醇項目。
“乙二醇是生產衣服的原料之一。它與苯二甲酸(PTA)經過酯化、縮聚反應制成聚酯纖維,最終制成布料。我們生產的乙二醇產品大部分供給國內紡織行業廠家。”該公司副總經理鄭寶祥說。
與傳統的石油制乙二醇方法相比,該項目充分利用煤炭資源稟賦,采用煤制乙二醇生產法,降低了生產成本以及我國乙二醇市場對外依存度,助推我國新材料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作為能源革命創新示范區,榆林已探明煤炭儲量1490億噸,占全國儲量的五分之一。
“我們以榆林優質的煙煤為原料,引入了陜煤自主產權的‘粉煤熱解’技術,以‘粉焦+粉煤’氣化技術為龍頭,經過合成氣的凈化、分離、提純和催化合成,最終生產出聚酯級乙二醇。每天通過兩趟專列將產品運至江浙地區,為下游紡織行業提供優質原料。”該公司生產部經理姜泊介紹,該項目的成功落地,實現了煤炭資源就地轉化,探索出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新路徑。
每一天,姜泊都用手機查看公司生產調度數據實時監測表。在上千個跳動的數據中,他總能精準找到異常數據,并及時組織處理。
2019年7月24日,180萬噸/年乙二醇項目舉行開工儀式;
2022年9月8日,該項目粉煤氣化裝置首臺科林氣化爐投料一次成功,標志著該項目化工主裝置投料試車全面開啟;
2022年10月9日,該項目單系列一次性開車成功,順利產出聚酯級乙二醇產品;
2023年12月22日,該項目提前9天實現年產量180萬噸,創造出“當年投產、當年達標達效”的行業新紀錄;
……
“該項目于今年4月28日實現裝置中交,正式邁入投料試車階段。”姜泊不僅見證了該項目的一個個重要節點,也見證了該項目創造的多項“行業之最”——裝置規模最大、建設速度最快、試生產用時最短、連續運行時間最長。
“截至目前,180萬噸/年乙二醇項目生產裝置累計安全運行744天,各類參數正常,產量處于行業領先水平。”姜泊說。
在節能降耗方面,該項目也有好成績。“我們持續優化工藝流程,通過工藝氣放空治理、調峰錯峰用電等措施,使乙二醇單耗同比顯著降低。尤其是在全廠熱量和蒸汽平衡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和調整,實施了余熱利用、蒸汽管網降壓等措施,正常工況下減少了一臺鍋爐運行,每小時降低蒸汽消耗300噸左右。”姜泊介紹,該項目獲得化工行業最高工程質量5A級評價,實現了“安全零事故、環保零事件”,企業也獲得了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2023年度能效“領跑者”、水效“領跑者”標桿企業榮譽稱號。
從關中到陜北,從操作工到生產部經理,14年里,姜泊見證了煤化工行業的變遷與發展。
“如今的化工廠智能化水平大幅度提高,裝置集成度越來越高,能耗越來越低。”姜泊說,“我們將不斷優化工藝技術方案,提升裝置生產能力,實現乙二醇產量與質量雙突破。”
180萬噸/年乙二醇項目是全球在建最大煤化工項目——1500萬噸/年煤炭分質清潔高效轉化示范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該示范項目以煤熱解為龍頭,煤氣化和煤熱解兩條主線齊頭并進。
“煤氣化路線通過建設年產180萬噸乙二醇、50萬噸DMC(碳酸二甲酯)等項目,生產電池電解液溶劑、高附加值材料;煤熱解路線通過建設年產1500萬噸粉煤熱解、240萬噸煤焦油加氫及150萬噸重整芳烴聯合等裝置,生產聚酯、聚碳酸酯、可降解材料等芳烯烴結合下游化工產品。”該公司董事長王會民說。
全國最大的二氧化碳捕集封存項目正在建設;我國在建規模最大的電池電解液溶劑項目順利投產……在這個全球在建最大煤化工項目的“盤子”里,一個個“子項目”正火熱推進。
9月26日,全球單體投資最大的大型煤炭分質利用項目——1500萬噸/年煤炭分質清潔高效轉化示范項目二期工程開工建設,成為我省打造萬億級現代能源產業集群的有力支撐。
“當前,二期各項工作正有序推進。我們將以先期煤熱解技術為龍頭,形成高附加值材料、電池電解液溶劑、可降解材料、特種油品四大領域40多種產品,打造現代煤化工、石油化工、高分子材料等多產業深度融合、錯位發展的格局。”王會民說。(記者 李旭佳 通訊員 薛蓉蓉)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