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陜西經濟運行“成績單”發布——
前三季度,全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4781.13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6%,經濟運行總體平穩、質效齊升。
今年以來,陜西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持續深化拓展“三個年”活動,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扎實做好穩增長和高質量發展各項工作,不斷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
面對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陜西經濟一路逆勢前行。工業生產增勢良好、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加快、消費市場穩定增長、進出口總額快速增長……這份“成績單”,來之不易。
眼下正處于沖刺四季度的關鍵期,全省上下緊盯全年目標任務,搶抓政策機遇期,精準施策、加壓奮進,全力穩住基本盤,努力積蓄新動能。
抓關鍵 穩增長
項目建設是穩經濟大盤、促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
從開展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季度觀摩,到加強招商引資與“四個一批”項目聯動管理、接續開展“政銀企”對接等活動,今年以來,陜西全力推動項目提速、招商提速、投資提質。3500多個省市重點項目持續發力,挑起穩增長、促發展重擔。
在建項目提速增效,新開工項目掀起大干熱潮,重點項目建設場景令人振奮——
西延高鐵黃陵西站全面封頂、西渝高鐵陜西段最大承臺啟動澆筑、引漢濟渭二期工程加快推進、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等大科學裝置建設加快步伐……初步核算,截至9月底,全省480個新增產能項目已竣工372個,貢獻產值608.83億元。
以項目撬動投資提速增效。前三季度,陜西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7%,民間投資同比增長7.3%,工業投資連續7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同比增長12%。
把優質企業和項目“請進來”,需要“走出去”尋找機遇。從初春到金秋,陜西先后赴15個國家開展招商推介,各地黨政“一把手”帶隊叩門招商、洽談項目,全省上下形成橫向協作、縱向聯動的招商合力。
一批延鏈補鏈強鏈的重大項目意向簽約、投資落戶、開工建設,形成一幅動人的“秋日奮進圖”。
在陜西,經濟增長的動力不僅體現在火熱的施工現場,還體現在持續釋放活力的消費市場。前三季度,全省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6%。其中,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5%,旅游市場持續火熱。
宏觀數據和微觀感受相互印證。今年中秋、國慶假期,漢服旅拍、非遺文化體驗、歷史名勝深度游持續火爆,演唱會和景區“一票難求”,各大商圈人潮涌動、餐廳排隊叫號……繁榮活躍的假日市場,有力說明了陜西經濟活躍度在不斷提升。
政策紅利持續釋放,積極因素不斷累積。隨著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帶動相關需求加快釋放,陜西消費市場穩定增長。前三季度,汽車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5.0%,其中新能源汽車零售額同比增長61.8%;能效等級為1級和2級的家電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0.4%。
抓關鍵、穩增長,陜西不斷鞏固夯實經濟回升向好基礎。
謀創新 調結構
牢牢穩住基本盤,陜西以新質生產力強勁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沖壓、焊接、涂裝、總裝……10月17日,在吉利汽車寶雞制造基地,各條生產線開足馬力運轉。平均每90秒就有一臺新能源汽車順利下線。
“智能化裝備是車企的新‘打工人’。”吉利汽車寶雞制造基地車身二廠現場安全管理專員張磊說,在這里,500多個零部件就像積木一樣,被迅速拼裝完成。
眼下,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領域全過程。陜西把發展數字經濟作為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的“加速器”,持續鞏固傳統產業優勢。
前三季度,陜西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5%,能源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1%,非能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5%。其中,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3%,醫藥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8%。
聚焦重點領域、關鍵環節,陜西高質量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施工圖”,推動產業鏈“強筋壯骨”,持續鞏固優勢產業領先地位。
智慧能源領跑全國,智能制造“多點開花”,5G應用新場景競相涌現……立足自身優勢,陜西以創新驅動為抓手,以體制機制改革為突破,持續深化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推動科教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發展勝勢。
截至目前,全省“三項改革”試點單位增至157家,9.3萬項成果實施單列管理,2.5萬項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科研人員成立科技成果轉化企業1572家,576名科研人員憑借科技成果轉化貢獻晉升了職稱。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在“三項改革”和秦創原各項政策的支持下,光伏細分領域“龍頭”——楊凌美暢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加速布局產業鏈。
“我們將瞄準行業前沿和關鍵領域的核心技術,開展‘從0到1’的科技攻關,同時布局金剛石全產業鏈,推動相關產業在陜落地。”楊凌美暢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英說。
新能源汽車、現代煤化工、太陽能光伏、高端裝備等優勢產業持續鞏固提升,光子、氫能、增材制造等新興、未來產業形成先發優勢……隨著產業結構調整,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陜西經濟發展韌性持續增強。
蓄動能 增活力
開放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越開放,越發展;越發展,越需要進一步開放。
前三季度,陜西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22.9%,對中亞五國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58.8%,中歐班列(西安)核心指標穩居全國第一位……
以通道帶動物流、以物流帶動貿易、以貿易帶動產業,陜西充分發揮中歐班列(西安)帶來的溢出效應,推動產業鏈供應鏈資金鏈人才鏈加速融合,在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中,助力打造“雙循環”新格局,為高質量發展再蓄新動能。
“走出去”“引進來”,陜西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不斷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
以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為代表的外貿“新三樣”出口增長較快,成為外貿提質升級的生動注腳;
以陜汽、愛菊、陜建、延長等為代表的陜西企業,在能源、農業、建筑業等領域與中亞各國展開合作,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以農業合作為紐帶,陜西助力上合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設在楊凌,爭取中非現代農業技術交流示范和培訓聯合中心落戶楊凌,形成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實踐經驗;
……
高水平開放深入推進,前三季度陜西一般貿易進出口占進出口總額的37.7%,民營企業進出口占比達38.6%。
穩投資、促消費、穩外貿,“三駕馬車”協同發力,牢牢穩住陜西經濟基本盤。
眼下,隨著“兩重”“兩新”等政策加速落地,金融、財政、房地產等領域新政策密集出臺,存量政策和一攬子增量政策效應疊加釋放,產業生產能力、內需潛力、市場活力持續提升,陜西經濟向好的有利因素進一步集聚。
但也要看到,當前外部環境錯綜復雜,需求不足、預期偏弱等問題仍然存在,陜西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仍需加力鞏固。
沖刺四季度,要齊心協力搶抓一攬子增量政策機遇,加快推動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落地見效,持續激發市場需求潛力,全力以赴抓好穩增長各項工作,扎實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記者 蘇怡)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