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陜西“經濟版圖”中,制造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不僅在經濟運行中發揮著“穩定器”作用,而且是產業升級和科技創新的“先鋒”。
前三季度,陜西制造業投資規模擴大,增加值同比增長4.6%。其中,汽車制造業延續5月以來兩位數增速,同比增長15.3%。汽車產量119.02萬輛,居全國第七位,產量同比增長17.4%,高于全國14.7個百分點。
龍頭舞起來,產業強起來。
高質量發展是建立在現代化經濟體系基礎上的發展。陜西堅持制造業“當家”,加快推動制造業提質升級,在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道路上加速前行,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向高端邁進——
陜西能源富集,能源產業是傳統優勢產業。陜西念好“穩、控、轉”三字經,堅持穩煤、擴油、增氣并舉,釋放優質產能,嚴控“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加快煤化工產業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把傳統能源掙來的“本錢”通過市場化、專業化手段,投入到新能源和非能產業培育發展上。
當前,陜西煤電裝機規模5823萬千瓦,煤制油、烯烴、乙二醇產能分別為100萬噸/年、450萬噸/年、290萬噸/年,現代煤化工產業規模、技術水平居全國前列。
加快傳統產業邁向高端化,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發展數字經濟和現代服務業……陜西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向智能提速——
圍繞新能源汽車、太陽能光伏、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等重點產業,陜西依托龍頭企業布局一批具有引領性、支撐性、示范性的旗艦項目,半導體產業規模居全國前列,新能源汽車、高端液晶面板等成為“陜西智造”新名片。
從“制造”到“智造”,離不開創新技術的突破。充分把握數實融合發展的趨勢,陜西加快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推動主導產業加速“煥新”。
以陜汽、法士特、中國西電、陜鼓動力等為代表的企業,加快數字化生產線、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建設,帶動陜西智能制造“多點開花”,產業數字化轉型初顯成效。
前三季度,陜西新增5G基站1.9萬個,總數達11.6萬個,行政村5G覆蓋率達97%;西安未來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擴容200P,入選首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臺;衛星互聯網、北斗時空信息、無人系統、網聯汽車均納入2024年省科技項目計劃。
向綠色發展——
陜西以鋼鐵、化工、建材等行業為重點,實施節能降碳技改項目,持續提高經濟綠色化程度,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新的增長點。
前三季度,陜西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5%,其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1%,節能環保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7%,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9%。
隨著重點產業鏈持續壯大,陜西經濟“肌體”愈發強壯。全省34條重點產業鏈產值達1.6萬億元,其中新型電力、太陽能光伏等6條產業鏈產值過千億元,節能環保、增材制造等6條產業鏈產值實現兩位數增長,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態勢明顯;代表新質生產力的工業產品保持較快增長,民用無人機產量同比增長5.2倍,太陽能電池產量同比增長53.5%,集成電路圓片產量同比增長26.1%,3D打印設備產量同比增長19.0%。一批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高的產業在三秦大地茁壯成長,制造強省的基礎更加牢固。
光伏產業全國領先,產品遠銷海外;半導體產業、航空產業等產業集群快速崛起,產值位居全國前列……具有陜西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加速構建,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
向“新”突圍,陜西制造業迸發出的“硬核”實力,為經濟社會發展再蓄新動能。(記者 蘇怡)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