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記者 許鵬 通訊員 馬騰 王靖)11月5日,“打造‘千萬工程’榆林樣板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采訪活動團走進榆林市佳縣,探訪佳縣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區的生動實踐。
木頭峪,古稱浮圖峪,地處佳縣木頭峪鎮,是一個位于黃河中游的古老村莊。這里曾是晉陜一帶商賈往來的物資集散樞紐,一度成為客商云集、店鋪林立的商埠重地。
一座座明清舊居、斑駁的門扇、精致的石雕、雕刻精美的老舊物件,讓人仿佛瞬間“穿越”回數百年前。與其他村落不同,木頭峪村山水環繞、古建眾多、景觀獨特、文化底蘊深厚,這顆被遺落在黃河岸邊的“明珠”也被錄入《中國建筑年鑒》。11月5日下午,木頭峪古鎮景區中歡聲笑語不斷,人們在這里觀演出、賞民俗、品非遺,感受“黃河第一村·千年木頭峪”的獨特魅力。
近年來,借著文旅融合的“東風”,木頭峪村不斷加強開發和保護工作,重新煥發生機,先后榮獲全國古民居保護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國家傳統村落、陜西省鄉村振興示范村、陜西省美麗宜居示范村等稱號。
“2023年,木頭峪村以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和創建國家3A級旅游景區為契機,持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和景區綜合品質提升,深入挖掘木頭峪的文化精髓,建成十余處文化展館。”木頭峪鎮鎮長王雄飛說,“我們通過招商引資,在木頭峪古鎮景區打造了生態樂園、露營帳篷、夏日戲水樂園、冬日戲雪樂園,全力滿足游客‘食、住、行、游、購、娛’的需求。”
木頭峪古鎮是佳縣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2023年,佳縣用好黃河黃土資源,在黃河沿線布局窯洞帳篷部落、棗文化博物館、陜西黃河文化博物館、黃河船夫館、古鎮家風文化基地、民俗農耕體驗基地等文化載體,讓70公里黃河古村風情帶處處有變化。
地處陜北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北端的赤牛坬村,是佳縣一個有800多年歷史的古老村落。在赤牛坬村,300多孔富有陜北特色的窯洞鑲嵌在絕壁下的青山之間。
如今,經過不斷修復,赤牛坬村原本不起眼的“老窯洞”變成黃土地上的“網紅”景觀,吸引游客前來打卡。赤牛坬村內棗林層疊的舞臺上,頭綁羊肚巾,扛著農具的農民演員原汁原味再現農村生活場景,讓游客沉浸式體驗陜北民俗文化。
文旅搭臺,經濟唱戲。通過發展文旅融合,佳縣一個個古村落正煥發新的容顏。
“我們將持續學習運用‘千萬工程’鄉村建設典型案例經驗,大力推進鄉村振興和產業發展,重點打好‘紅色、黃河、白云山’三張文旅牌,發展壯大特色產業,帶動群眾和村集體經濟持續穩定增收,以文化賦能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大振興。”佳縣文旅局局長陳衛軍說。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