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白云是人們對美麗中國最樸素的理解,治理大氣污染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作為全國大氣污染治理重點的關中地區,每年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都是全社會高度關注的熱點話題。11月6日至8日,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聯合省民盟,組織部分委員和專家前往寶雞、咸陽開展民主監督調研。
一直以來,推進柴油貨車治理都是大氣污染防治的重點領域之一。為實現物流產業和交通運輸業綠色發展,寶雞市麟游縣先后投資2500萬元建設的西電重卡充換電建設項目,打造了綠色物流“新標桿”。
“車輛從進站到完成,整個換電過程只需3分鐘,很方便!”在麟游縣經開區西電重卡充換電站現場,工作人員向委員們介紹道。
隨著一輛重型卡車緩緩駛入換電通道,啟動開關,設備接到指令后,便將“背”在卡車車頭后面的大電池包吊起送回換電站,然后再將一塊充滿電的新電池包安裝到卡車電池包底座上,整個換電過程十分便捷。
這是寶雞市首座重卡充換電站,今年8月6日正式建成投用,主要建設有“7+1”標準換電站1座、重卡快速充電樁4個、轎車快速充電樁5個,可服務34輛換電重卡。經測算,每年每輛重卡車可減少柴油消耗4萬升、減少碳排放30噸,全站34輛換電重卡可減少柴油消耗136萬升、減少碳排放1020噸。
省政協委員、陜西蘭環環境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天舉說,充換電站實現了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這種模式可以在交通運輸集中區域進行推廣。要大力實施清潔柴油車、清潔運輸,降低柴油車污染物排放總量,促進關中地區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省政協委員、省生態環境廳原二級巡視員馮永強說,要加大柴汽油車、黃標車和老舊車等高排放車輛的監管力度,持續實施機動車清潔能源改造,加快能源運輸通道建設,構建綠色交通體系。
VOCs(揮發性有機物)是大氣中形成臭氧和PM2.5的重要前體物,主要來源于石化、化工、汽車制造等生產或使用油漆、涂料和溶劑的工業企業。
陜西彬長礦業集團有限公司生產服務中心是一家集煤礦設備維修、機械加工、非標制作等業務為一體的現代化大型煤炭生產綜合服務企業。生產服務中心有噴漆作業區域5處、整體式焊煙凈化裝置4套、噴砂房2處、打磨房2處。
走進該企業的金屬結構車間、機加工熱處理車間,施工現場的每一臺機器都被巨大的塑料布或玻璃罩密封起來,車間頂上有封閉的收集管道專門處理VOCs。其他零星產生煙塵的作業區域均使用移動式焊煙除塵設施,實現了所有產污作業環節的可防可控。
該公司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生產服務中心成立績效升級創建工作專班,制定“績效升級”A級創建工作規劃,聯系第三方技術服務公司入廠指導績效升級創建工作。目前已經完成金屬結構車間噴漆房廢氣排放治理設施改造工作,將原有的UV光氧活性炭凈化器升級為催化燃燒+活性炭吸附,并完成噴漆房送風系統的改造工作,有效提升了廢氣治理成效。
省政協委員、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所長孫有斌表示,要強力推進工業源污染治理、VOCs綜合治理和能源消費綠色轉型,緊盯重點行業環保績效升級、落后產能淘汰、鍋爐超低排放改造等工作,最大限度降低重點區域排放強度。
委員們表示,要緊盯“能源、供熱、產業、交通運輸”四大結構調整,系統優化火電、化工、焦化等重點行業布局,重點突破電煤消費、重污染企業搬遷改造等關鍵任務,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重點行業頭部企業和排放大戶率先升級。
位于咸陽市的陜西科隆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煤礦綜采輔助運輸設備、密封產品、高壓膠管產品的生產加工,企業的主要污染物為橡膠加工過程中產生的非甲烷總烴。2023年以來,公司積極創建環保績效A級企業,投資200余萬元對廢氣治理設施進行全面升級,軍品車間煉膠、硫化、碳化工序治理設施全部升級為催化燃燒,其余車間全部升級為組合處理工藝,每年減排廢氣300千克。
進廠房、入車間、看生產現場……調研中,委員們與企業負責人進行深入交流,詳細了解涉氣企業在節能減排、清潔能源使用等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開展情況。
省政協委員、陜西至善環境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喬志博建議,建立關中城市群大氣污染聯動聯防聯控和協同工作機制,不斷完善市縣鎮村四級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和智慧環保監管平臺,利用科技手段助力關中地區打贏空氣污染防治攻堅戰。
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薛占海表示,大氣污染防治是一項復雜、長期的民生工程和社會系統工程,要運用行政、經濟、法律等手段,在控車、減煤、禁燃、治源、抑塵、增綠等措施上打好“組合拳”。要堅持整體推進與重點攻堅相結合,突出重點區域、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確保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首席記者 李榮)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