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智造”機械裝備何以“圈粉”海外? ——探尋中鐵長安重工公司的“出海”之路
11月21日,長安重工新能源裝備研究院副院長高博(中)和研發人員對機械模型設計進行探討。 記者 張斌峰攝
在塞爾維亞“百年礦城”,一輛輛內燃機車有序運行,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礦山建設注入新動力;在“沙漠之花”阿聯酋,一臺臺壓路機沖擊碾壓,助力刷新中東地區鋼桁梁橋建設紀錄;在埃塞俄比亞“非洲屋脊”,一架架鋪軌機起升回落,見證中資企業在海外建設的首條全產業鏈鐵路……
這些“動力滿滿”的機械裝備,研發生產于西安。
11月21日,在中鐵長安重工公司(以下簡稱“長安重工”)的研發機構,工作人員正在對新產品設計進行改進。長安重工西安閻良智造基地內,“嘶嘶”的作業聲此起彼伏,工人們有序進行焊接、機加工、涂裝、裝配等作業……這些機械裝備,將被運往非洲、中亞等地,與其一同“出海”的,還有長安重工為全球客戶量身定制的解決方案。
當前,“陜西智造”的工程機械設備正加快“出海”步伐。作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長安重工將國際化作為發展戰略,研制的新能源電機車、挖掘機、壓路機等裝備已陸續“奔赴”全球18個國家。
闖出去 以核心技術“圈粉”國際客商
眼下,巴爾干半島腹地風光旖旎,在塞爾維亞一座銅礦,中國制造的內燃機車正牽著多輛渣土車高效運輸。
操作人員按下啟動鍵,伴隨著“嘀嘀”的警示聲,一列滿載100噸渣土的內燃機車在人員操控下,有序進行裝載、運輸、卸車作業,整套流程一氣呵成,輕松實現重載牽引。
“這臺裝備在加速、爬坡等場景中表現出色,使施工效率提升50%以上,我們計劃長期采購。”該礦區負責人說,內燃機車使用兩年來,具備穩定、可靠、耐用等特性,不久前他們再次“下單”。
作為行業聞名的智能“運輸強將”,長安重工研制的內燃、電力機車在海外表現優異,載重從15噸到65噸,再到75噸、85噸。
憑借發明專利2項、優秀實用新型專利6項,長安重工已成為行業領先的工程機械制造企業。
定制化 用卓越服務“筑夢”全球市場
在阿聯酋眾多工程建設工地,一臺臺壓路機、裝載機往來穿梭。
在烏茲別克斯坦公路項目現場,攤鋪機將滾燙的瀝青均勻攤鋪在道路上,3臺“定制款”壓路機緊隨其后,將路面碾壓平整。雖持續20小時進行高頻率作業,攤鋪機性能仍保持穩定。
在南美洲礦區,22噸挖掘機在礦區深處掘進自如,展現出不凡實力。
憑借卓越的動力性能和燃油經濟性,長安重工挖掘機出口量保持穩定增長。
“針對不同區域的工況要求,我們研制出高溫、高海拔、高粉塵等一大批特殊工況適應機型,配置多級過濾、自動潤滑、自動除塵系統。”長安重工銷售負責人侯阿孟介紹,針對中東地區沙漠性氣候、俄羅斯極寒氣候等不同情況,公司不僅能為客戶打造專屬的液壓系統、動力系統和涂裝,還提供全方位定制服務備件解決方案。
“既要為客戶提供好的設備,又要讓客戶享受好的服務。”長安重工售后服務人員梁曙斌說,他大部分時間都用在做好服務上,充電站選址、編寫定制化操作手冊、培訓當地人員,他們服務團隊人員的足跡遍布多個國家和地區。
智能化 高效產研讓“出海”底氣十足
在長安重工西安閻良智造基地,智能裝配線、下料焊接線、裝備調試區忙而有序。工人們聚精會神地進行調試,一輛輛4米高的礦用自卸車閃爍著燈光駛出生產線。
在全長100米的新能源電機車生產線上,設備有條不紊地運轉,工人們在進行下料、成型、焊接、裝配等作業。這里生產制造的新能源電機車,在經過嚴格質量檢測后將銷往世界各地。
“我們采用世界領先的工藝設計,配備焊接機器人、組裝生產線等高精尖設備,實現綠色、智能、自動化生產。”長安重工負責人鄭宗君介紹,目前新能源裝備每月產銷量遞增,完全能夠滿足市場需求。
目前,長安重工已打造出隧道施工、地鐵施工、礦山施工6大類、16款(型號)新能源產品,其中4款為全國首創。
“我們在全國最先研發集挖、裝、運于一體的新能源機械設備,已在裝載機、挖掘機、自卸車、寬體自卸車上實現充換電功能。目前正在研發135噸增程式寬體自卸車,預計明年上半年投產。”長安重工新能源裝備研究院副院長高博說,研發團隊將以智能化為方向,加大技術攻關,以更多更好的產品開拓“出海”之路。(記者 張斌峰 通訊員 張文 趙淵青)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