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涵博
法律援助是國家建立的為經濟困難公民和符合法定條件的其他當事人無償提供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法律服務的制度,是暖人心的重要民生工程。
11月28日,省政協就《陜西省法律援助條例(修訂草案)》(以下簡稱《條例(修訂草案)》)召開立法協商座談會,聽取委員、專家、地市政協和省級有關單位負責同志對《條例(修訂草案)》的意見建議。
“咱們今天的會議要嚴肅活潑——協商議題嚴肅、協商形式活潑,歡迎委員、專家踴躍建言。”會議伊始,主持會議的省政協副秘書長郭占華先為這場座談會“定下了調子”。
在省政協開展立法協商活動第六個年頭,為何會選擇這個議題?省政協常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趙黎明在介紹立法協商工作情況時表示,省政協社法委在前期獲悉2024年省人大常委會立法計劃共19件,考慮到法律援助工作意義重大、地方法律援助工作條例亟需修訂,最終選擇圍繞《條例(修訂草案)》開展立法協商,組織調研組前往山東省濟南市、臨沂市和我省延安市、寶雞市開展立法協商調研,并采取省市聯動、共同推進的方式,提升廣大政協委員和界別群眾對開展法律援助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
早在2001年,陜西省就制定了《陜西省法律援助條例》(以下簡稱《條例》),2008年7月30日,陜西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對《條例》進行了修訂。多年來,《條例》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推進法治陜西建設、維護困難群眾合法權益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據統計,2023年以來,全省共辦理法律援助案件7.1萬余件,受援人數10余萬人次,幫助群眾挽回經濟損失8.9億余元,目前已實現法律援助工作站(點)城鄉全覆蓋。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法律援助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也發生了新的變化,現行法律援助條例已經不能很好地適應工作需要。”趙黎明說,特別是自2022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法》實施以來,《條例》部分條款與上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法》已不相適應。此次修訂有利于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法》和《法律援助法實施工作辦法》,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和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協同解決陜西法律援助現實問題。
“《條例(修訂草案)》立法體例科學合理、內容全面翔實、操作性強且符合地方實際。”寶雞市政協辦公室副主任尚維杰在代表市政協發言時表示,對《條例(修訂草案)》的立法思路、篇章結構無意見建議。
《條例(修訂草案)》將因經濟困難沒有委托代理人的當事人可以申請法律援助的事項增加至12項。對于其中“請求工傷事故交通事故、食品藥品安全事故、醫療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的表述,寶雞市政協建議增加“提供勞務者受害責任賠償”。
“大量進城務工人員因沒有簽訂勞動合同,實際上屬于工傷賠償的案件不得不按照‘提供勞務者受害責任糾紛’處理,限于字面表述,不能按照工傷申請法律援助。”尚維杰從實際情況出發說明原因。
延安市政協社法委副主任任正華說:“法律援助人員憑公函依法利用檔案資料,需要各部門提供便利支持配合,建議將《條例(修訂草案)》第三十四條完善為有關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相關組織應當予以配合協助并免收咨詢服務費等費用。”
面對社會援助這一扶助貧弱、保障社會弱勢群體合法權益的社會公益事業,如何在新修訂的《條例》中體現出服務與溫情的為民情懷,也成了大家不約而同的“關切題”。
省政協立法協商法律專家組建議,在《條例(修訂草案)》第十二條增加一款,“法律援助機構應當采取措施,方便申請人線上辦理、就近辦理;對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殘疾人、重病患者以及其他有特殊困難的當事人,可以提供上門服務”,作為本條第二款。
對此,省政協立法協商專家組成員、西安交通大學法學院教授吳平魁進一步解釋說明:“增設線上辦理、就近辦理及特殊群體上門服務措施,可以降低當事人申請難度與成本,提高法律援助可及性與覆蓋面,尤其能夠保障特殊困難群體權益,彰顯法律援助的公平性與人文關懷,使法律援助服務更貼合民眾需求,優化服務體驗與成效。”
“我非常贊同吳教授所說的。法律援助條例針對的對象是弱勢群體,必須要強調服務意識。”省政協委員、陜西師范大學唐文明研究院教授拜根興接過話頭。他建議,將失孤家庭納入免于核查經濟困難狀況的法律援助申請人范圍,補齊幫扶短板。
“地方條例一定要體現地方特色,線上辦理和上門服務,如果能夠加進《條例(修訂草案)》,就會是我省的特色與亮點。”省政協立法協商專家組成員、西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副教授馬鈺鳳說,“條例中必須有法律責任的部分,沒有法律責任或者責任太軟,就會是一部沒有牙齒的法律。”
細心比對《條例(修訂草案)》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法》后,省政協立法協商法律專家組成員、陜西靜遠新言律師事務所資深合伙人、執業律師雷應利發現,《條例(修訂草案)》提到“將法律援助相關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這與上位法中“將法律援助相關經費列入本級政府預算”的表述有著細微區別。
“將‘本級政府預算’改為‘本級財政預算’的考慮是什么?”雷應利問道。
省司法廳副廳長郝茂成立刻打開話筒回應:“您的建議非常好,我們將向省人大反映這個情況,對‘本級政府預算’這一點予以明確。”
“意見建議實用性強、含金量高。”在聽取大家發言后,省政協副主席李忠民指出,要積極研究探索參與立法協商的有效形式,助力立法協商在立法各環節全過程之中質效雙升、提質增效,為高站位、多層次推進法治陜西建設作出政協貢獻。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