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王斌 通訊員 方方
12月4日,在洛南縣城關街道楊川社區,豆腐加工廠內機器轟鳴,一派忙碌景象。“我來廠子一年了,月收入4000多元,在家門口就能掙錢。”石坡鎮村民王建平高興地說。
楊川社區位于洛南縣城以東,轄區面積1.7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81畝,有10個居民小組,農戶490戶1686人,常住居民766戶2231人。過去,村民大多在外務農,社區僅有一家小型豆腐廠,經濟效益微乎其微。
2018年,楊川社區黨支部書記李東通過深入走訪調研,發現村民大多都會制作豆腐,只是由于沒有合適廠房,無法規模化生產。李東認識到,要想提高社區集體經濟效益,就必須充分發揮當地群眾的優勢和特長,把大家集中起來,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說干就干,李東帶領社區工作人員四處考察,學習先進豆腐制作技術和機械化生產方式,購買半自動機械,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留住手工豆腐的傳統味道。
如何銷售也是一大難題。由于豆腐保質期較短,李東和社區工作人員多次往返西安推銷豆腐。在大家日復一日的共同努力下,楊川社區的豆腐逐漸打開了銷路,洛南縣、湖北省的幾個老板相繼前來投資建廠。
“我們廠子有8個工人,每天工作8小時,一天生產豆腐3000公斤。”豆腐加工廠老板肖華說,多虧了社區幫忙,才能順利建設廠房,現在每天都會有餐廳、超市的人上門收購豆腐,節假日更是供不應求。
此外,另一家豆制品加工廠推出了腐竹、豆腐皮、豆干、香干、花干等新產品,切實提高了加工廠的經濟效益。“以前,逢年過節我挑著擔子沿街叫賣豆腐,一天賣不到20斤,現在竟然把一塊小小的豆腐做成了產業。”豆制品加工廠老板劉福靈說,自己的加工廠占地面積近2000平方米,引進了國內先進生產技術和設備,日均用原材料大豆4噸,銷售額4.8萬元。工廠把剩余的豆渣供給了600頭牛、1000只羊食用,實現了廢物再利用和生產綠色環保的目標。
如今,楊川社區擁有8家豆制品加工廠,總面積4000多平方米,年銷售額達3000萬元。
為進一步發展壯大豆腐產業,楊川社區計劃推出豆筍等豆制品干貨,通過直播帶貨等形式進行推廣。“在線上,豆制品可以更直觀地展示給消費者,介紹產品的制作過程和品質特點,打破地域限制,讓更多人了解并購買楊川社區豆制品。”李東說,社區計劃與其他地區進行產業合作,共同開發新的豆制品品種,擴大豆腐產業的規模和影響力。
“要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把握市場機遇,推動豆制品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讓洛南豆腐這一品牌走向更廣闊的市場。”李東說。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