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中市政協
藤編在中國有1700多年歷史,近年來,全國各地藤編產業得到迅猛發展,四川崇州市懷遠鎮藤編年產值超過2億元,云南騰沖市藤編走上央視,廣西都安縣藤編出口達9450萬元。2021年,我省漢中藤編被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和歐洲、加拿大等地。
隨著全國各地藤編產業的迅猛發展,作為“陜西藤編之鄉”的漢中,藤編產業發展卻始終無法取得新突破。2023年7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漢中考察時指出:“漢中藤編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久負盛名,要發展壯大特色產業,更好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加大對漢中藤編政策支持、做大做強漢中藤編產業,既是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的現實需要,更是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的具體實踐。
為此建議:
一、加快編制全省藤編產業發展規劃。從省級層面編制規劃,將漢中藤(竹)編列入“十五五”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計劃,確定漢江沿岸為漢中藤編產業發展經濟帶,大力發展以藤編為主,竹編、草編、棕編、扇編共同發展的農副產品編織經濟,推動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持續增加農民收入。
二、設立省級藤編產業研習中心。加大對漢中藤編支持力度,在漢中設立省級藤編產業研習中心,依托企業現有技藝傳承人,聘請設計師、工藝美術師、民間編織藝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組建工作室,開展藤鐵、藤玉、藤木、藤塑技術創新和工藝改進。組織開展藤編等技藝培訓、產業招商、產品展示、非遺文藝演出等活動,擴大漢中藤編社會影響,提升漢中藤編品牌價值。
三、建設秦巴山區藤(竹)產業基地。利用漢中淺山丘陵雜灌林地資源豐富優勢,持續加大藤(竹)種植力度,支持漢中建成秦巴山區最大的藤(竹)產業基地。加快漢中本地藤(竹)品種改良,積極引進新的藤(竹)品種,推進藤(竹)規模化種植,提升藤(竹)品質,豐富和保障漢中藤竹編產業原料供應市場。
四、持續加大藤編產業發展扶持力度。設立省級藤編產業發展基金,在漢中建設陜西省藤編產品專業交易市場和物流服務中心,以政府資金撬動民間投資,支持藤編產業發展。支持和培育一定規模的藤編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將藤編技藝培訓納入農村勞動力就業培訓和專項培訓。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