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上午,出席省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的安康代表團代表抵達住地陜西賓館,向大會報到。 記者 母家亮攝
1月14日,出席政協陜西省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的省政協委員接受媒體采訪。記者 陳瑋攝
懷揣良策、共話發展。1月14日,出席陜西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和政協陜西省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的代表委員陸續報到,陜西進入一年一度的“兩會時間”。
簽到登記、領取材料、辦理入住……報到現場,代表委員有條不紊地辦理相關手續,整個流程規范、有序、高效。他們一邊熟悉會議安排,一邊交流關注的話題,對大會充滿了期待。
省政協委員、西安盈凱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茍俊杰笑意盈盈,早早就到了現場。“去年,我提交的關于陜西與港澳臺地區共謀創新發展的提案,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和采納,讓我很受鼓舞。這次大會,我將認真凝練一年來的調研成果,圍繞加強陜西省天然氣儲氣調峰能力建設話題建言獻策,為陜西能源產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貢獻力量。”他說。
報到間隙,鄉村振興、民營經濟發展、民生保障、文化遺產保護成為代表委員交流的熱詞。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我持續關注農業高質量發展話題,打算聚焦加強旱區農業發展、加大省級農高區建設力度等方面提交建議,助力書寫鄉村振興新答卷。”省人大代表、銅川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所長張亞建表示。
陜西是文物資源大省。如何通過科技賦能更好推動文化傳承發展,是省政協委員、西安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王偉一直思考的問題。“我計劃提交相關提案,建議加大力度推動理論研究,通過建設文物數字修復實驗室、文物與文化遺產數據庫、數字創新基地等方式,讓文物‘活’起來,也讓更多人看到文化陜西的魅力。”王偉說。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謀篇布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義重大,代表委員深感重任在肩、干勁十足。
“我將圍繞漢江航道復航提交建議,希望能讓沿線居民出行更便捷,同時促進漢江沿線旅游業發展,讓群眾的‘錢袋子’越來越鼓。”省人大代表、旬陽市蜀河鎮蜀河社區居委會副主任海朋菊表示。
盡管來自不同領域,年齡、閱歷各異,代表委員卻有著共同的奮斗目標——為民生福祉建言、為高質量發展獻策。大家紛紛表示,將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認真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認真參加全體會議、分組討論,用高質量的建議提案詮釋責任擔當,力爭寫好新一年的履職答卷。(記者 劉楓 見習記者 梁易煒)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