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啟智委員
□ 記者 趙婧
國寶“何尊”里,最早的“中國”究竟是何模樣?2024年,省政協委員、香港霍英東基金董事霍啟智在陜西找到了心中的答案。
“站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親眼見到鐫刻在何尊底部的銘文‘宅茲中國’,不僅讓我深刻感受到歷史的厚重,更讓我為自己是華夏兒女而感到驕傲和自豪……”回憶起去年的經歷,霍啟智感慨萬千。
去年7月,省政協組織港澳委員在西安、寶雞開展視察活動,霍啟智隨調研組深入了解歷史文化、產業發展、生態建設和鄉村振興等工作情況。“繁榮的文化、崛起的產業,包括美麗的鄉村,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霍啟智說。
這一年,霍啟智用心履職、用情答卷,“沉浸式”感受著陜西的親切、豐富,也細心觀察著香港的悄然變化,“以前大家都習慣用粵語和英語交流,但現在,我身邊會說普通話的朋友、同事越來越多了,大家也越來越喜歡用普通話交流……”
2024年,深港“雙向奔赴”持續升溫,內地與粵港澳大灣區互動頻繁,也助推了雙方在經貿合作、人員往來、科技創新、社會服務等多個領域的深度融合與協同發展。
“隨著香港與內地全面通關以及交通的便利,越來越多的香港居民選擇到內地旅游、消費和發展。同時,內地游客對香港的旅游熱情也日益高漲。”霍啟智表示,這種互動不僅促進了兩地經濟的緊密聯系和文化交流融合,也反映了香港居民對國家發展的積極參與和對內地的深厚情感。
“但是現在的香港,仍然有一些人不太了解陜西。我在想,要用什么樣的方式,能更好地拉近陜港之間的距離……”過去這一年,霍啟智不斷深入思考著這個問題。
“陜西作為我國西部的重要省份,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節點,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獨特的資源稟賦。同時,粵港澳大灣區也是中國經濟發展最為活躍的區域之一,集聚了大量的國際資源、技術創新能力和高端服務業。”霍啟智表示,兩大區域各具特色,互補性強、合作潛力巨大,通過加強交流合作,可以助推兩地在產業、科技、文化等領域的深度融合。
帶著新的使命和期待,今年省兩會,霍啟智提交了《關于推動陜西與粵港澳地區經貿交流的提案》,建議打造高水平合作平臺,通過設立陜西粵港澳經貿合作中心、構建兩地合作機制、舉辦經貿洽談和招商引資活動等,吸引更多優質資源流向陜西;深化兩地產業合作,通過推動能源與科技產業深度合作推動資源高效對接、加強現代服務業合作、培育高科技產業合作生態等,推動資源高效對接;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通過加強基礎設施聯通、建立政策對接機制、舉辦經貿洽談和招商引資活動等,提升對接效率;加強陜西與粵港澳地區的文化交流,通過設立文化交流基地、打造品牌化文化活動、推動教育和人才交流等,增進人文融合;聚焦綠色發展,通過發展綠色產業合作、開展碳中和領域聯合研究、支持綠色金融合作等,推動高質量合作。
“在‘雙循環’發展新格局下,加強陜西與粵港澳地區的經貿交流,不僅有助于陜西擴大開放和優化產業結構,也有助于推動兩地在更高水平上實現合作共贏,為陜西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霍啟智表示。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