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馮倩楠 白瑤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
回首2024年,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征程中,陜西的廣袤鄉村迎來美麗蛻變。以“千萬工程”為筆,以“民生福祉”為墨,陜西鄉村正描繪出一幅充滿希望與活力的振興藍圖。鄉村舊貌換新顏,委員如何看?
下好農業“先手棋”,指向守牢建好三秦良田。根據國家統計局陜西調查總隊數據:2024年,陜西糧食總產量1352.29萬噸,較上年增長2.16%;單產量297.35公斤/畝,畝產量比上年增長1.86%。玉米單產創歷史最高,畝產達到351.73公斤。
“受耕地和水資源約束,靠擴大播種面積增加糧食產量的空間不大,主要還需提高糧食畝均產量,這就需要種子、技術集成,以及時間、水、肥等要素的合理優化配置。”省政協委員、陜西楊凌偉隆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永林長期立足種業創新,對農業現代化深以為然。
經營集約化、種植規?;?、水肥一體化、全程機械化、管理智能化是徐永林對農業現代化的解讀。“我們對全省100多個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種糧大戶做過調研,發現農業基礎設施、技術服務、農田生態等方面還存在問題。”徐永林說,要盡可能把土地整合連片,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
“如何實施,這離不開農業科技創新。”徐永林建議,加大對精準農業、智能農業和生物技術等農業新質生產力的培育,通過衛星導航、無人機、新型農機和傳感技術實現對農田精細化管理;利用物聯網和大數據分析,優化生產中的各個環節,從播種、施肥、植保到收獲,實現自動化和智能化管理;利用基因編輯和轉基因技術,選育適應現代農業全程機械化的高產、高抗、優質新品種。
“以西農為代表,我們陜西的各大專院校、科研院所,技術推廣部門,都要加入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中,解決技術服務‘最后一公里’問題,實現農資、農機、農藝相融合,全力為種植戶做好技術服務工作。”徐永林說。
隨著“千萬工程”持續推進,鄉村人居環境得到根本性改善,成為市民向往的休閑旅游樂園。2024年秋季,省農業農村廳向社會發布了閻良區休閑采摘鄉村游、岐山縣休閑采摘研學游、子長市農事體驗鄉村游等21條秋季鄉村休閑旅游行精品線路。
“這是陜西推進農業新產業、新業態的表現。”省政協委員、澳門運通集團有限公司董事蔡加農說,陜西生態資源豐富,以“一線一主題一亮點”為原則推出旅游路線,可以打造一批集餐飲、度假、觀賞和親子娛樂為一體的鄉村旅游產品,創建特色農業產業品牌。
蔡加農認為,農業產業深度融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除開發旅游路線外,我省還應加快發展糧油精加工、果蔬深加工、肉制品加工以及乳制品、功能性食品制造等農產品精深加工業,同時以規?;N植養殖基地為基礎,利用農業產業龍頭企業引領產業集群化發展,打造集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區。
“千萬工程”為建設富麗鄉村創造了良好條件,也對鄉村經營提出了更高要求。蔡加農認為,我省未來還要不斷提高現代農業經營水平,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以合作與聯盟為紐帶、以社會化服務為支撐建設復合型立體化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壯大集體經濟,增強農民市場經營意識,進一步增強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4年,《千億級羊乳產業行動計劃》《陜西省生豬產能調控實施方案(2024年修訂)》《陜西省穩定肉牛奶牛產業發展若干政策措施》陸續印發,為我省畜牧業發展提供政策保障。
“在畜牧業產業鏈建設中,陜西搶抓全國畜牧業‘西進北移’重大戰略機遇,按照‘穩豬、擴禽、大力發展牛羊’的思路,正在聚力培育乳制品和畜禽肉類全產業鏈。”省政協委員、省海聯會副會長宋鳳山是渭南市澄城縣人,他以當地肉羊為例,描繪了畜牧業全產業鏈“樣貌”:上游的羊育種、養殖、疫病防控和飼料原料生產,中游的羊屠宰加工及肉制品質量安全監管,下游的肉制品銷售和售后服務……
“畜牧業要發展,一定要從產業鏈條低端向中高端發展轉變。”宋鳳山說,我省農戶個體養殖水平不同、標準不一,建議推進農戶與養殖企業合作發展,讓農戶從分散生產風險過高變為“抱團發展”穩定經營,在合作社內,推行統一的養殖品種、生產標準、檢疫防疫措施、商品商標、銷售價格、營銷配送渠道和成本管理,促進畜牧業擴大生產經營規模,降低生產經營成本,提高畜牧產品質量,從而提高市場競爭力。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