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參與投標“指尖辦”,開標可以不見面,交易合同網上簽……西安:以招投標“智能度”提升營商環境吸引力
記者 李妮
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大廳里的人越來越少,開標室越改越小,群眾的滿意度反而提升了。
為啥?
西安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主任李積文一語道破:“我們招投標服務的智慧化水平在不斷提高。”
在全國率先實現“指尖”招投標,不見面開標率達100%;在全國率先開發交易合同網簽系統,合同簽訂時長由平均30天縮短至10天;創新實行電子營業執照掃碼認證,投標企業掃碼就能自動導入企業信息……
西安聚焦構建統一規范、公開透明、服務高效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強化數字賦能,積極推進招投標領域創新改革,為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不斷探索。
強化數智賦能
提高交易活動便利性
西安經發集團經理助理袁宇飛發現,近幾年,參與招投標的央企和外地企業越來越多。
而這得益于西安不斷以數字賦能提升招投標工作。李積文介紹,2022年,西安在全國率先建設智慧移動交易系統(西安交易APP),全國各地企業可以通過手機APP進行招標文件下載、投標文件上傳、掃碼解密、在線開標,全過程參與西安招投標事項。2024年,西安完成移動交易招投標項目270個,近萬家企業通過手機參與投標,交易額76.39億元。
“我們希望企業在有網絡的地方就能參與開標。外地企業代表不用專程趕到西安,不需要坐在交易大廳里,可通過手機掌握交易市場信息、了解交易動態、辦理交易事項,隨時隨地參與交易活動,從而大幅提高開標效率,降低投標企業人員交通、住宿、時間等成本。”1月22日,李積文說。
“以前,在我們招標的過程中,投標企業要來送標書,受制于空間距離,投標的大部分是本地企業。”袁宇飛說,如今,這一限制不復存在。
西安還在全國率先開發交易合同網簽系統,實現合同在線簽署、合同管理、合同存證等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為合同簽訂雙方在線溝通、磋商、簽訂提供了平臺,合同簽訂時長由平均30天縮短至10天。
此外,西安創新實現電子營業執照掃碼認證。交易平臺與全國電子營業執照庫進行數據對接,投標企業可用電子營業執照掃碼登錄電子交易系統,進行電子簽章、企業基本信息自動導入,解決信息填報工作繁瑣等難題。
推動模式創新
提升交易活動公平性
今年初,西安國家航空產業基地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招標的鄉村振興公共服務中心電梯項目在西安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評標。這次的評標過程和以往不太一樣。
“以前評標時,專家都在同一個評標室。但這次,我們采取‘分散評標’的模式,專家隨機抽取,專家評標席位隨機分配,專家分散在不同評標室,獨立打分。”該公司合同成本主管吳晨陽說,如此一來,評標過程的公正透明程度大大提升。
招投標市場是否透明,影響著經營主體的信心。為了提升交易活動的公平性,西安在全國率先探索“暗標盲評”、遠程異地評標、分散評標等舉措,打出一套“組合拳”。
“我們借鑒了高考閱卷的制度設計,推出‘暗標盲評’電子化評審系統,用數字化手段屏蔽投標人信息,專家在隱藏企業名稱的情況下進行評審,有效解決評標專家打感情分等問題。”李積文介紹。
同時,西安常態化實行遠程異地評標,發起成立“黃河流域公共資源交易跨區域合作聯盟”,與13個省份的50家交易中心開展跨區域交易合作,有效防范評標“打招呼”“找熟人”“暗箱操作”等問題。
聚焦降低成本
減輕經營主體負擔
如何降低企業交易成本、減輕企業負擔?西安對開標模式、投標擔保等進行改革創新。
“由于西安全面推行‘不見面開標’,企業代表不需要出差,省時省力又省錢。”李積文介紹,2024年,交易中心開展“不見面開標”5431場次,節約交易成本約9500萬元,不見面開標率達100%。
不僅如此,西安還大力推進擔保制度改革。以往,企業需要繳納投標保證金。現在,只要有信用承諾就可以替代投標保證金或者減少繳納保證金。2024年,西安51個項目采用信用承諾替代投標保證金,為投標企業釋放資金約2550萬元。
同時,西安在全市推廣電子保函,通過開發建設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將電子保函系統納入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面向銀行、保險、擔保等保函機構開放。目前,23家保函機構在交易平臺為企業提供電子保函在線申請、保函開具、在線提交的全流程電子化服務,有效化解紙質保函造假、企業信息泄露等風險。
“西安秉持建設彰顯法治思維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理念,將推動數字技術與公共資源交易深度融合,全面推進智慧化移動交易,努力提升經營主體參與交易活動的便利度和滿意度。”西安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王凱說。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