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肖倩
北邊連接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南邊毗鄰西安綜合保稅區,這條長2公里、曾經擁堵不堪的道路,隨著“區港一體化”的實施,成為貨物通行的“高速路”,也讓兩個重要的開放門戶“強強聯手”,活力迸發。
2月8日,一輛輛集裝箱卡車快速從西安綜合保稅區口岸作業區駛入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等待裝車發運。
“以前,我們需要退稅的出口貨物在綜保區完成查驗后,還要到鐵路中心站進行安檢。現在,我們可以在綜保區內實現海關、鐵路手續一站式辦理,報關放行、解鎖手續都在出口集結中心完成,效率大幅提升。”陜西大洋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陳劍鋒說,“海外市場風云變幻,搶時間就是搶機遇。現在能節約一半時間,這對出口來說非常重要。”
繁忙而有序的景象背后,是中歐班列出口集結中心的高效運轉機制。
“我們在西安綜合保稅區建成中歐班列出口集結中心,設置場地查驗、視頻監控、智能卡口和信息系統等設施,將鐵路手續前置到這里。平臺公司訂艙、海關報關、鐵路中心站起票、安檢等多項手續由串聯改為‘一站式’并聯辦理。同時,貨物流轉中的放行和查驗信息將及時推送至鐵路、平臺公司等多個系統,實現信息共享。”西安車站海關副關長馬越介紹。
在西安出口集結中心場站車輛流轉關鍵節點,西安車站海關專門設置顯示大屏指示車輛有序開動,場地上明確劃分海關查驗箱位及鐵路中心站安檢區域,現場工作人員指令迅速且清晰,地上車輛行走線路明確流暢。
剛辦完海關、鐵路手續的陜西邦達興物流有限公司運營經理張云峰說:“出口貨物進入西安綜保區集結,可先享受出口退稅,快速回流資金。抽檢集拼后,按班列的上站計劃進行鐵路安檢,隨后出綜保區直接搭乘中歐班列(西安)出發,不用多次開箱、卸貨,太方便了!”
持續提升聯動效能,西安海關與西安浐灞國際港管委會通力協作,將西安綜合保稅區打造為中歐班列(西安)的“候車大廳”,實現了“安檢前置、區港聯動,抵港直裝”,提升了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的輻射能級,打造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服務更優的國際貿易大通道。
然而,對于西安綜合保稅區與鐵路中心站之間的短途運輸,如何保障貨物安全?西安車站海關監管科副科長常鋮說:“我們用智能卡口采集過卡時間,還對運輸車輛安裝GPS定位系統,跟蹤所有車輛行駛軌跡。若有車輛行駛時間、路徑異常,后臺會自動報警,海關關員將立即聯系企業核實情況。”
從票據信息傳輸到實貨物流,從海關、鐵路流程到配套系統研發,在嚴密監管基礎上,各方持續優化服務、細化節點工序,才有了今天的“管得住,通得快”。
目前,西安綜合保稅區貨物出區時間由原來的2天以上壓縮至2小時內,出口通關時間從1.6小時縮減到48分鐘,預計每年可為企業節省物流成本約3000萬元。
“現在,我們每個集裝箱可節省短駁、報關、堆存等費用約1400元。”西安明耀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紀化鳳說,“這對企業來說是‘真金白銀’,一年下來能節省500萬元。”
創新帶來機遇,也帶來更大程度的開放。高效的通關模式,帶動陜西本土出口貨物在綜保區集貨、運輸的同時,吸引華東、華南、華北等地區的貨物來西安集貨發運,推動西安外貿企業進出口額回流,并推動省外貨源地發往中亞、南亞、西亞、歐洲的貨物在西安港中轉發運。2024年,中歐班列(西安)開行4985自然列,同比增長25.1%,開行量穩居全國第一;運送貨物總重562.8萬噸,同比增長21.1%;發送52.4萬標箱,增長21.9%。
“區港一體化”是一次雙贏的合作,不僅帶來港口物流的繁榮,還吸引頭部企業入駐西安綜合保稅區,外貿經濟更顯張力與活力。
2024年,西安綜合保稅區在全國169個綜保區中排名第51位,進出口值338.36億元、同比增長89.7%,有6家企業入駐,進一步擴大產業規模。
“陜西在通關服務上的創新滿足了企業高效運轉、提速減負的需求。我們對在陜西的發展充滿信心。”入駐西安綜合保稅區的依利姆(北京)商務咨詢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阿爾喬姆·丘馬金表示,“公司2024年在陜西的產能達4400萬元,未來會將生產基地打造成集散中心。這將收獲更大的便利和發展,能更好地服務中國和世界客戶。”
隨著“區港一體化”優勢不斷釋放,集貨、建園、聚產業的發展格局將逐步壯大,這片涌動無限活力的開放高地將為陜西外向型經濟發展積蓄新動能。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