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彥伶
燈火闌珊燭影深,長安夜景醉迷人。作為十三朝古都,獨具特色的歷史魅力讓西安發展夜經濟擁有得天獨厚的先天優勢。近年來,西安夜游經濟格局不斷擴大、產品日益豐富、業態不斷創新,“夜長安”成為西安旅游一張兼具內涵與影響的“金名片”。
夜幕降臨,游人如織。2月19日晚,大唐不夜城步行街兩側,文創小店擺滿了唐妞、秦腔臉譜等特色文創商品,游客不時打卡拍照。西安大慈恩寺紅墻在光影的照耀下古韻十足,不少游客身著漢服擺出俏皮姿勢。
帶兒子來西安過年的廈門游客游建萍說:“唐風建筑與絢麗燈光完美交融,這一刻值得留住。”
2020年伊始,西安持續推出“長安夜·我的夜”西安夜游嘉年華系列活動,當年夜游經濟影響力排名全國第六。《西安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創建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中,圍繞引領夜間消費新風尚,西安市提出依托商圈、景區、街區特色資源優勢,著力打造5個“20”,提升西安夜經濟的繁榮度和活躍度。
餐飲消費是“夜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西安東新街夜市久負盛名,承載著老西安的記憶,深受市民游客喜愛。夜幕臨近,老字號、風味小吃應有盡有,吆喝聲、叫賣聲此起彼伏。
正在品嘗手工酸奶的太原游客馮倩倩告訴記者:“西安夜文化十分豐富,妝造、旅拍、品美食,滿滿的人間煙火氣,不虛此行!”
記者從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獲悉,西安市先后印發《關于推進夜游西安的實施方案》等文件,對發展夜游經濟進行規劃引領和安排部署,不斷強化西安夜游產品供給,通過推出以大唐不夜城、西安城墻等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聚集區及環城墻夜游觀光廊為代表的夜游,以《長恨歌》《夢長安》《大唐追夢》等為代表的夜演,以及燈光夜秀、夜購,夜宴、夜跑等產品,基本形成了覆蓋城鄉、產品多元、特色鮮明的西安夜游經濟體系。
“作為首批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西安應多維并進,構建具有文化特色的夜游經濟生態圈,激發文旅消費新動能。”西安交通大學金融與財政研究所所長、教授侯曉輝建議,應打造全天候夜間消費體系,促進跨界融合消費生態重構,完善城市公共服務系統化保障機制,促進西安夜游經濟消費高質量升級。
侯曉輝建議,應整合“一城三帶”核心資源,不斷創新“沉浸式劇本游”“夜間文化創意盲盒”等參與性項目,打造“漢唐文博消費圈”完整體驗鏈,對沖季節性天氣變化影響,延長夜間文化場景停留時間。在特色街區植入非遺工坊、尋古探幽等業態,通過提煉傳統文化的長安元素,營造歷史文化情境,推動常規消費產品與創意消費增值服務結合轉化。
“西安夜游經濟已經從單純的‘亮化’階段升級為‘活化’階段,打造了城墻燈展、大唐不夜城等知名夜游品牌,培育了夜間觀光、文化休閑等多元業態,形成了完整的夜游經濟產業鏈。”陜西省社科院文化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張燕說。
張燕建議,應不斷豐富夜游產品供給,優化夜游配套服務,加強夜游宣傳推廣,吸引更多游客關注,不斷推動智慧夜游建設,為游客提供全新的夜游視角,促進產業融合發展。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