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把一整棟廠房按層或者更小的單元進行分割,逐一登記‘上戶’,辦理不動產權證書?”渭南中創·高科云谷負責人蔣震的這個想法終于落了地。
“一棟廠房已經完成分割,登記辦理了6個不動產權證書。”2月25日,渭南高新區不動產登記中心主任王曉瑩說。
中創·高科云谷坐落在渭南高新區,園區正門前豎立的“秦創原”三個大字甚是醒目。接待大廳內,秦創原總窗口地市協同創新基地、渭南(高新區)創業孵化基地、渭南(高新區)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等20多個牌匾懸掛在墻上。蔣震介紹,該產業園規劃占地600畝,首期規劃建設標準廠房30棟,截至目前已入駐企業近50家。
早在2021年,該產業園落地建設時,蔣震就有了把園區內規劃的標準廠房按入駐企業需求進行分割的想法。“東部沿海地區的許多工業園區都已經這樣做了。”蔣震說,“這樣既方便企業用廠房的不動產權證書抵押融資,又能讓從外地招引的企業有歸屬感,安心發展。”
想法落地是在去年上半年。當時中創·高科云谷一期即將建成,園區招引的企業也提出了分層購買園區建好的標準廠房,辦理不動產權證書的想法。于是,蔣震來到了渭南高新區不動產登記中心。
王曉瑩聽后,第一反應是“這在渭南可沒有先例”。
工業標準廠房是指在依法取得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工業用地上,統一規劃符合國家通用標準及行業要求的工業生產用房。以往,工業用地上的生產用房,只能整棟辦理一個不動產權證書,使用者不能進行產權分割,也無法進行轉讓和再開發。
2019年,為激發經濟發展活力,黨中央、國務院發文明確,要運用市場機制盤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允許對具備土地獨立分宗條件的工業物業產權進行分割。之后,廣東、湖南、天津等地相繼出臺政策,推進本省(市)內工業標準廠房產權制度改革。
“高新區是改革發展的前沿陣地。既然企業有迫切需求,那我們就要考慮可不可以開先河,探索實施這項改革。”王曉瑩介紹,渭南高新區不動產登記中心決定嘗試探索,由她帶隊到咸陽市調研學習。
咸陽市在2022年出臺《咸陽市工業標準廠房分割登記實施意見(試行)》,嘗試開展工業標準廠房產權分割登記。2023年2月,咸陽市不動產登記中心為咸陽中創悅·絲路產業園項目5家入園企業頒發不動產權證書。這是省內首例工業標準廠房產權分割登記案例。
“產業園區中小型企業聚集,對擁有合法性廠房、辦理分割廠房不動產權證書、用廠房進行抵押融資的需求強烈。”咸陽市不動產登記中心主任田小龍接受采訪時說。
從咸陽調研回來后,渭南高新區不動產登記中心著手起草工業標準廠房分割登記實施意見。
一個契機正好出現了。
“805號文件印發了。”王曉瑩記憶猶新。
2024年5月,省發展改革委聯合省工信廳、省自然資源廳、省住建廳、省商務廳印發關于推進工業標準廠房產權分割轉讓的通知,支持鼓勵全省范圍內開發區、工業園區工業標準廠房按幢、層等基本單元進行產權分割,分別登記“上戶”,并就產權分割轉讓條件、不動產登記、分割產權融資支持、分割產權司法保護等有關事項進行了安排部署。這就是王曉瑩所說的“805號文件”。
“這是推進土地資源市場化配置、滿足經營主體發展需要的重要舉措。”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說,“充分運用市場機制,盤活存量資產,助企解決用地、用房、融資等難題,對穩定企業投資預期和信心、引導產業集聚發展、壯大民營經濟‘生力軍’、推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有了省級層面的政策依據,渭南高新區不動產登記中心全力推動政策在轄區內落地。2個月后,渭南高新區管委會印發《渭南高新區工業標準廠房分割登記實施意見(試行)》。
2024年11月19日,渭南高新區不動產登記中心聯合稅務、城建、發展改革、自然資源、環保等部門,對中創·高科云谷提交的廠房分割方案進行了評審。“因為是渭南市的首例,各單位本著盡善盡美的原則,在評審會上進行了深入討論。”王曉瑩說,2024年底,中創·高科云谷一棟廠房完成分割。
“廠房一共3層,分割給了6家企業。目前已經有企業來咨詢用廠房不動產權證書抵押貸款的政策了。”蔣震說。
企有所呼,政有所應。除了渭南,省內多地都開始探索推進工業標準廠房產權分割轉讓。
2024年,省發展改革委積極推動標準廠房產權改革有效破解經營主體發展難題的做法,被評選為陜西省全面深化改革優秀案例。
改革創新,厚植發展“沃土”,市場活力不斷激發。“今年,已經有3個產業園來咨詢廠房產權分割登記的政策,準備提交申請。”王曉瑩說。
(記者 楊曉梅)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