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長安云內的文創商店選購文創產品(資料照片)。
記者 李衛文/圖
優秀的文創產品不僅是人們深刻感悟中華文化魅力、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載體,也是培育文旅消費新熱點、拓展旅游體驗新領域、傳播旅游景區新形象的重要引擎。
近年來,陜西文創市場新意迭出,文創產品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爆款頻現,文創消費有效延伸了文旅產業鏈,展現出蓬勃生機與巨大市場潛力,在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時,使城市形象更加鮮明。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全省共有文創企業5800余家,位居全國前列。2024年,全省文化創意產業鏈營收185.5億元,同比增長6%。文創“小產品”正在成為文旅領域“大產業”,為陜西經濟社會蓬勃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多元探索,讓文化資源“活”起來
“快看,那個‘絨饃饃’太可愛了,我要和它合個影。”近日,在新開放的西安咸陽國際機場T5航站樓,巨大的“絨饃饃”受到旅客喜愛,人們紛紛駐足與它合影?,F場工作人員與旅客親切互動,以大雁塔、麻辣燙、涼皮等為原型的文創毛絨玩具讓旅客愛不釋手。各色文創產品的亮相,讓旅客一進航站樓就與陜西文化有了“親密”接觸。
在大唐不夜城文創店,烤“饃”、剁“肉”、夾“饃”、澆上“湯汁”……“絨饃饃”互動情景式的銷售方式為購買者提供了滿滿的情緒價值。去年以來,西安文創產品“絨饃饃”成為線上線下的香餑餑,深受年輕人喜愛。3月2日,國外留學回來探親的楊曉蒙特地來到大唐不夜城,一次買了好幾個“絨饃饃”。“‘絨饃饃’是西安美食文創的代表,既可愛又好玩,我要帶回去送給國外的朋友。”
隨著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人們更加注重旅游產品的文化性和情感的愉悅性。一些將傳統文化、現代審美和創意設計巧妙融合的特色文創產品,成為旅游消費市場的新寵。
“第一批‘絨饃饃’系列文創產品自去年6月起售賣,至今已賣出10萬余單,其中一部分遠銷海外。2024年,‘絨饃饃’文創品牌銷售額過千萬元。”大相文博負責人陳加晉介紹。
如今,獨具特色的“絨饃饃”被更多人所知,推動陜西美食文化與文創產品走向世界。2024年9月,在中國(香港)國際服務貿易洽談會上,極具陜西本土特色的“絨饃饃”一經亮相就受到大家的關注和喜愛,僅展出的一天時間里,大相文博就與來自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等國家的100多家企業達成初步合作意向。
“特色文創產品能夠更生動活潑地宣傳地方文化,使城市形象更加鮮明,也能有效延伸文旅產業鏈條,提高人均消費水平。”長安大學教授丁華說。
創意迭出,做大做強“萌”經濟
公交車上,有人掏出一枚“玉佩”刷卡乘車;地鐵站里,有乘客手持“玉璽”“蓋章”進站……在西安,這些精致的文創產品成為交通卡領域的新“頂流”。
西安市民李婉對唐妞聯名款折扇交通卡愛不釋手:“這個文創產品制作精美,還具有實用性,我很喜歡。”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文物和地標建筑元素被運用于文創公交卡的設計制作中,皇后之璽、杜虎符、玉佩等各色文物造型的長安通公交卡一經推出就受到大眾歡迎。這些具有文化特色的文創交通卡不僅外形精美,還可在全國互聯互通城市的公交、地鐵上刷卡使用。
在創意迭出、推陳出新的文創熱潮中,博物館等機構一直站在浪潮的前沿。陜西各大博物館充分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將文物元素與現代設計理念巧妙結合,打造出既蘊含深厚歷史底蘊又不失現代時尚氣息、令人耳目一新的文創佳品,讓人們“把博物館帶回家”。
陜歷博、周大福、西工大聯合推出的“盛世華彩·傳承系列”貴金屬文創,以陜歷博館藏盛唐金銀器為靈感來源,結合傳統黃金鑄造工藝,展現盛唐雍容大氣的時代之美。陜歷博推出的唐鴛鴦蓮瓣紋金碗復刻品小碗以及龍元素擺件、抱枕、毛絨玩具、趣味文具等28款文創精品,既具有藝術價值,又具有實用性。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推出的以兵馬俑為原型的文創雪糕深受游客喜愛。這些精致的文創產品將西安的歷史故事、民俗風情巧妙融入其中,以現代審美重新詮釋傳統元素,讓古老文化煥發新的生命力。陜西文創的出新率、知名度穩步提升,“爆品”層出不窮,極大帶動了文旅消費熱潮。
文創產品的繁榮發展,也帶動了設計、加工生產、銷售服務等一條龍產業鏈的興旺。近年來,陜西多地大力支持文創產業發展,打通市場化的產業鏈路,為經濟發展帶來新動力。
位于安康市恒口示范區的陜西省安貝斯玩具科創有限公司,五顏六色的布片經過繡花、車縫、充棉、手縫等工序,變成一只只可愛的毛絨玩具。目前,安康市有800多家相關企業,每年有上億只毛絨玩具從這里銷往全球,毛絨玩具年產值突破75億元。毛絨玩具產業成為安康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大亮點。
對于未來,安康規劃了自己的發展藍圖,提出2025年力爭毛絨玩具綜合產值突破100億元,出口額達到10億元,持續打造“中國毛絨玩具產業新都”城市名片。
走紅海外,打開更多“洋”市場
隨著文創產業的快速發展,文創產品展示中國人的創意、展示中華文化的作用日益凸顯。陜西一大批蘊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彰顯東方美學意蘊的文創產品炙手可熱,刷新海外民眾對中華文化的認知,成為中華文化鮮明的當代符號。
走進《赳赳大秦》劇院,大廳里矗立的7尊威風凜凜的秦將軍俑雕塑引人注目,“這就是俑”品牌團隊與《赳赳大秦》創作團隊聯名創作的藝術裝置,吸引著眾多觀眾打卡拍照。
2018年,劉昱陽和張欽兩位年輕人懷著對中國文化的熱愛,創立了“這就是俑”品牌。團隊以兵馬俑為靈感,以將軍俑形象為載體,打造了一個兼具藝術性與文化內涵的潮流IP,迅速獲得廣泛關注。近年來,團隊陸續發布了100余款限量將軍俑手辦,還先后與全國各大博物館、公益組織、潮流品牌等展開深度合作,通過創新的設計語言,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生。
“將軍俑”漂洋過海,在國際舞臺大放異彩。在巴黎、東京等城市舉辦的展覽中,“將軍俑”以獨特的文化內涵和藝術設計,贏得了廣泛贊譽。
“對我們來說,‘這就是俑’不僅是一個品牌,更是一種文化表達。我們希望通過‘將軍俑’的形象,向世界展現中國文化的深厚底蘊,讓更多人感受到中國文化的魅力與價值。”劉昱陽說。
在西安維真視界影視文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勇的“朋友圈”,經常能看到外國友人手拿“秦親寶貝”的照片。
以兵馬俑為原型設計的卡通形象“秦親寶貝”自誕生以來已斬獲多項榮譽,更作為“文化使者”登上春晚舞臺,走進世博展館,漂洋過海,成為陜西“文化出海”的亮眼名片。
“我們希望用時尚語言解構歷史,增強大家的文化自信,讓更多陜西文創產品走紅海外,打開‘洋’市場,讓陜西故事走向世界。”陳勇說。
以靈動寫意的創新語言,詮釋更為豐富的文化內涵,讓文創產品成為中華文化的生動載體,陜西文化創意的火花正點亮文化星空,演繹無限精彩。文創產業鏈,鏈接過去與未來,開辟出文化傳播的嶄新天地。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