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印
3月6日,在西咸新區空港新城鴻升行航空科技產業園,西安湄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湄南高科”)生產線一派繁忙。伴隨著自動化溫控攪拌一體機的轟鳴聲,一袋袋完成封裝的產品通過傳送帶下線,機器人揮舞“手臂”抓取、碼垛、入庫。
不久,這些產品將飛赴沙特阿拉伯,成為這個沙漠之國荒漠治理的秘密武器。
短短三四年,這個原本只有十幾平方米辦公室和七八名員工的科技公司,如今不僅擁有2500平方米的生產廠房,還將自主研發的粉體新材料產品賣到了沙特阿拉伯等中東國家,年銷售額超過1億元。
“因為秦創原的助力,我們把一顆‘未來農業’種子培育成了參天大樹。”湄南高科董事長盧威說。
未來農業以現代科技為核心驅動力,通過深度融合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及智能裝備,實現資源高效利用、環境友好及可持續發展。
湄南高科的“種子”,正是其自主研發的粉體新材料。只不過,直到2022年夏天,空港新城秦創原工作部副部長張國靖走進那間只有十幾平方米的辦公室之前,這種新材料仍在中試階段,距離市場化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這種新材料提取自植物和非金屬礦物,本身綠色低碳,生產中無廢水、廢氣、廢渣排放,而且,原料成本僅相當于傳統石油基材料的50%至60%,在-50℃至250℃均可達到穩定防水效果。”盧威向張國靖詳細介紹了這顆“種子”的潛力,張國靖也向盧威介紹了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的最新政策。
一場科技成果轉化的雙向奔赴就此開始。
在張國靖的協調下,空港新城在鴻升行航空科技產業園為湄南高科提供了2500平方米的一體化廠房,并為其定制了全流程科創服務以及政策支持。2023年7月,湄南高科正式入駐空港新城,當年10月,生產線投產,僅兩個月營收就超過了600萬元。2024年銷售額已達1.3億元。
有了生產線的支撐,湄南高科的“種子”迅速扎根。公司累計取得發明專利87項、實用新型專利17項,擁有海外專利合作授權1項。
基于粉體新材料的隔水特性,湄南高科科研團隊先后研制出防水沙、保水劑,并將其綜合應用于沙漠治理。
湄南高科海外事業部負責人王雅哲現場展示了一個模擬沙漠場景的沙盤。沙盤下層,干濕沙子層次分明;頂部,植物生機勃勃。
“最下面干的一層沙子是防水沙,上面沙子濕是保水劑起了作用。使用方法很簡單,先挖開一定深度的沙子,在底層鋪上防水沙,再撒上保水劑,最后蓋上沙漠原來的沙子,就能種植物了。”王雅哲進一步解釋,“沙子保水能力差,遇雨水,水會下滲,鋪上防水沙就能形成隔水層。在隔水層上,我們再用保水劑與沙子混合,形成‘微型水庫’,遇雨水或灌溉,就可以將水存起來,供植物成長吸收。”
“國外同類型產品一般只能吸收自身重量100倍左右的水,我們的保水劑最高可以吸收自身重量1800倍以上的水。”盧威說,“更重要的是,沙漠治理新材料生產使用成本比同類產品低,大大降低了沙地改良治理成本。”
目前,湄南高科防水沙、保水劑已規模化應用于我國西北地區荒漠化改造治理和鹽堿地改良等領域,其中,參與“三北”防護林項目20萬畝,覆蓋甘肅酒泉、寧夏銀川、陜西榆林等地。不僅如此,湄南高科先后與沙特阿拉伯、土耳其、阿聯酋簽署合作協議,參與當地荒漠化治理。
作為秦創原臨空產業聚集區和開放合作示范區,空港新城深度融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聚焦臨空產業特色,加速創新科技要素的匯集流通,幫助像湄南高科這樣優質的科技創新企業“出海”。
今年2月,西咸新區首批科技企業“技術出海”啟動大會在空港新城舉行。湄南高科、中科西光、質子汽車、農鏈科技、秦草生態等18家科技企業共同簽訂西咸新區科技企業“技術出海”創新聯合體(未來農業)共建協議,在智慧農業、生態修復、新能源裝備、物聯網、新材料等核心領域強強聯合,以技術為紐帶,組團拓展中東、中亞等新興市場,加快釋放“未來農業”潛能。
目前,湄南高科30畝的二期廠房和3000平方米的過渡廠房正在加緊建設,全部建成后公司產能將達到12萬噸,年產值將突破25億元。
“我們將從技術支持、知識產權保護、跨境金融服務、海外資源對接、品牌提升與法律風控等方面著手,構建起全鏈條服務體系,為企業‘技術出海’保駕護航。”空港新城黨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郭鵬說。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