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郝穎
時下正值萬物復蘇的季節,榆林市處處涌動著開放、開發的熱潮。
過去的一年,榆林市在招商引資領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2024年,榆林市市場經營主體保有量39.3萬戶、增長4.9%;市級重點項目開復工率達100%,投資完成率102.4%;“一碼管地”“一碼管房”等一批改革經驗在全省、全國全面推廣……
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榆林市以招商模式之新、營商環境之優,促經濟之穩、發展之進的決心與實踐。
筑巢引得鳳來棲
3月4日,記者探訪榆林市榆橫工業園區。在榆林速豹動力科技有限公司交付中心,一輛輛“黑色大塊頭”整齊停放。
“這是我們公司的明星產品——速豹黑金剛,是新能源大宗貨物運輸牽引車。這輛車電量從20%充至80%,耗時僅36分鐘,較傳統方式省時40%。”榆林速豹動力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楊龍介紹,“速豹黑金剛的投入使用,能有效助力綠電項目優化物流運輸結構、減少碳排放、提升運營效率。”
談及選擇“落戶”榆林的原因,楊龍說:“去年,在榆林新興產業協同發展大會上,我們關注到榆林新興產業投資基金,并與其簽署了投資項目協議。”
什么是榆林新興產業投資基金?
2024年,榆林市創新招商模式,組建超百億元政府引導基金,在全省率先設立了10億元招商引資專項基金——榆林新興產業投資基金,開啟“以投代引”新模式。
“作為榆林市首支助推新興產業發展的主力基金,該基金將重點投向新材料、新能源、數字經濟等相關領域,全力支持有助于補齊產業短板、促進產業轉型、推動產業升級的項目在榆林落地生根。”榆林市優化營商環境服務中心主任尤建偉說。
在榆林,“新能源”是個熱詞。
這個詞不僅可以搭配“重卡”,也可以應用到風力發電行業。
在榆林市橫山區遠景零碳產業園,一臺臺新能源風機機艙產品正在等待交付。展示大廳內智能儲能柜、智能重卡換電站模型科技感十足。
“目前,我們一期項目的1臺風機產品年等效滿發小時數超2500小時,至少可為1.5萬居民提供1年用電量,每年至少減少碳排放9千噸。”遠景能源有限公司榆林分公司總經理高瑞璞介紹。
一家家新能源企業的“落戶”,是榆林鼓勵企業降低碳排放、實現碳減排目標,推動榆林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的縮影。
去年以來,榆林市不斷探索招商新模式,促成省市平臺簽約產業項目149個,引資額達1419.2億元,為榆林市產業轉型升級拓展了產業鏈條。
惠企服務做“加法”
招商引資除了前瞻布局外,還拼什么?
答案是:拼環境、比服務。
3月1日,在榆林市榆橫工業園區,陜西探微日新化工有限公司年產5萬噸碳五深加工項目建設正有序推進。
“該項目是國內首個煤化工碳五深加工項目。目前,項目已投入生產,并打通全部流程,產品可用作醫藥、香料、農藥等精細化學品的原料。”陜西探微日新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昊介紹,“前年冬天,政府幫我們修建管道,保障項目順利進行。政府真心誠意的扶持,增強了我們在榆林投資的信心。”
榆林在惠企服務上做“加法”,還在于助力企業探索更多適宜本地發展的新領域、新賽道。
2月16日0時10分,一架滿載新鮮榆林羊肉的大型固定翼無人機從榆陽馬合通用機場起飛,2個多小時后,平穩降落在西安藍田機場。
“馬合至藍田低空物流航線的成功首航,將運輸時間由傳統陸運的7小時縮短至2小時47分鐘,大大提高了效率。此次首航成功在全國無人機支線物流探索領域意義重大。”榆陽馬合通用機場負責人劉志軍介紹。
“為做好此次大型無人機長距離物流運輸保障工作,2月15日上午,我們與省氣象局進行了會商,形成了工作專班并組成團隊,赴榆陽馬合通用機場開展現場保障服務,通過運用激光測風雷達和風廓線雷達,開展線上保障服務和預報服務。”榆林市氣象局業務科科長高建倫說。
審批流程做“減法”
3月1日,在陜西延長石油榆林煤化有限公司甲醇制乙醇項目建設基地,現場機器轟鳴、塔吊林立,工人們各司其職、專心操作。
該項目采用延長石油與大連化物所共同開發的二甲醚羰基化制乙醇技術,預計年產乙醇可達50萬噸。目前,項目總體完成38.32%,設計、采購、施工正穩步推進。
“項目能夠快速落地實施建設,要感謝政府為我們成立工作專班,全流程跟蹤,發現問題后現場調度解決。”陜西延長石油榆林煤化有限公司項目建設指揮部指揮喬祝海說,“從拿地到現在,項目各項手續辦理得又快又好,基本上做到了‘拿地即開工’。”
企業要“引進來”,更要“留下來”。去年以來,榆林針對部分審批事項互為前置問題,細化制定“紅藍章”審批事項清單,推行“藍章”提前預審、“零條件”容缺受理等模式,實現審批事項并行辦理。
截至目前,榆林市通過“紅藍章”模式為300多個項目辦理審批手續,常態化聯審聯批推進1000余項審批手續辦理,供應工業“標準地”1.4萬畝,將重點項目審批時間平均壓減6個月。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