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西安市委宣傳部、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深化六個改革’創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西安實踐”系列新聞發布會,邀請西安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應急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有關情況。
西安將完成124個老舊小區改造
西安市住建局副局長雷濤介紹,2024年,西安及時出臺調控政策,取消“限購、限售、限貸、限價”措施,引導首付比例、貸款利率下調,提高公積金貸款額度,全年商品房網簽銷售面積1423.2萬平方米(15萬套),二手房交易面積1093.8萬平方米(11萬套)。同時,推動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保障體系,努力滿足青年人、新市民的住房需求。
2024年,西安市成功入選全國首批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完成老舊小區改造158個,完成既有小區雨污分流改造項目684個,建成投用公共停車位1.1萬個,新建公共停車位1.58萬個,新建P+R停車場4處。
雷濤表示,2025年,將持續完善以公租房、保租房和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為主體的住房保障體系,建成保障性租賃房5000套、公租房2000套,籌集經濟補償房用作保障房5000套以上。加快空置房源分配、完善公租房輪候庫和價格機制,完善“保障+市場”住房供應體系。同時,還將建立完善的城市更新指揮部體系建設,試點開展西電片區、團結片區、幸福林帶片區、張家堡片區、三學街片區等五大片區城市更新工作,加強順城巷、北院門等場所環境提升和綜合治理,全力推進城市更新示范行動26個項目建設,完成124個老舊小區改造,統籌推進燃氣、供熱、供水、雨水、污水及再生水等管網更新建設。
西安全額獲得2024年度獎補資金
西安市交通運輸局局長馬勝利介紹,2024年,西安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項目累計完成投資56.8億元,達到三年實施期總體投資進度的73.49%,“一帶一路”海鐵聯運中心、哈薩克斯坦西安碼頭等8個項目提前建成投用。交通部、財政部對西安市補鏈強鏈2023年度績效評價為A級,全額獲得2024年度獎補資金。
過去一年,西安全年累計新開調整公交線路102條,投運小型純電動公交車301輛,改造提升公交基礎設施89處;推動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柴油貨車淘汰,累計完成淘汰7798輛,完成705家汽修企業水性面漆替代目標任務;申報并獲批國家設備更新專項再貸款項目77個,涉及項目貸款資金約11.48億元;全年辦理政務服務事項15萬余件,辦結率、公示率、“好差評”滿意率達100%。
馬勝利表示,今年西安將全力保障機場三期、西安東站、西延、西康和西十高鐵加快建設,西延高鐵年內建成通車,加快建設補鏈強鏈28個項目,全年完成實施期77.29億元投資,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和機場三期擴建工程涉及10個配套項目全部建成投運。
圍繞公路養護管理,今年將推廣210國道北段“市政化標準”養護試點治理經驗,集中力量打造示范路;在310國道開展“市場化養護”試點,引入養護市場競爭機制;利用GPS軌跡查詢、AI識別技術輔助公路巡查,打造公路養護“西安樣板”。
為2000戶以上的大社區逐步投放應急救援膠囊
西安市應急管理局局長張興華介紹,2024年,西安全年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實現“雙下降”,妥善應對包括8輪強降雨在內的24輪降雨過程,高效處置嚴重洪澇地質災害,汛期防火期實現了“零傷亡”,沒有發生森林草原火災,安全生產形勢平穩向好。
過去一年,西安創建安全生產標準化企業600多家,升級改造淘汰落后設備工藝3.3余萬項;完成燃氣、供水、排水、供熱等老化管道更新改造1100多公里;658家高危行業企業全部投保安責險;持續強化救災保障,與39家產能保障單位簽訂協議,共儲備應急物資470余萬件;新建應急避難場所220處,全市現共有應急避難場所822處,可以滿足780萬人的緊急避險。
張興華表示,今年將加強洪澇、地質災害、森林火災等自然災害的監測預警和智慧分析推演能力,協調落實48個森林防火監測點位建設,建設38個370數字集群固定基站,同步開展自然災害應急無線專網建設,建立省、市、區縣、鎮街、村(社區)五級的應急無線專網指揮調度系統,切實提升“三斷”極端情況下的應急通信保障力。同時,將扎實推進國家綜合減災社區標準化試點建設,統籌推進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完成秦嶺山區集中安置點改擴建建設任務,加大物資儲備場所建設布局,為2000戶以上的大社區逐步投放應急救援膠囊。
(首席記者 李榮)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