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轄區街道女性在零工驛站接受形象設計師培訓。
□ 記者 李彥伶 文/圖
“大家注意看這里,首先是底妝部分,先用霜涂抹臉頰,并用粉撲均勻抹開……”3月11日,走進西安浐灞國際港零工驛站,西安食品工程技工學校的形象設計老師楊旭正耐心講解,為32名來自轄區街道的女性進行形象設計師培訓。
常態化提供就業服務
得知西安浐灞國際港零工驛站專為女性就業開設課程,家住西安浐灞國際港駿馬村駿馬大隊的伍文娟第一時間報名參加。“在專業老師的教授下,我掌握了一門技能,這對我融入社會、盡快走進職場提供了很大幫助。”伍文娟說。
西安浐灞國際港零工驛站工作人員王晶逐條整理用工信息,分類歸納后第一時間轉發到浐灞國際港零工求職服務群,并為求職者答疑解惑。
王晶說:“目前,我們已建立了21個零工就業供需對接微信群,為群內群眾常態化提供就業服務,讓求職者和好崗位更好地實現‘雙向奔赴’。”
西安浐灞國際港零工驛站于2023年5月25日開始運營,主要為轄區新筑、新合街道有就業能力和就業意愿的大齡及就業困難零工人員提供就業幫扶。
3月13日,西安浐灞國際港新筑街道2025年春風行動招聘會在新筑正街舉行,17家企業參會,提供崗位1135個。
今年31歲的寶媽劉婷婷是浐灞國際港新筑街道辦楊賀村村民,迫切盼望重返職場的她在街道就業中心工作人員的幫助下進行了綜合能力評估,并與離家不遠的裝飾公司初步確定意向。
和劉婷婷一樣,浐灞國際港新筑街道杏元社區居民、退役軍人楊小強也在街道辦工作人員的幫助下,順利入職西安綠城物業公司,實現家門口就業。
切實提升人崗匹配效率
浐灞國際港新筑街道就業服務驛站負責人說:“春風行動不僅是送崗位直達村組和社區,更要把服務和信心傳遞給群眾。在舉辦招聘會的同時,還開通了線上直播平臺,將企業招聘崗位信息同步至求職微信群,旨在通過‘線上+線下’‘崗位推薦+政策兜底’的組合拳,切實提升人崗匹配效率。”
據介紹,西安浐灞國際港零工驛站自運營以來,通過多種方式主動聯系對接企業585家次,其中一對一實地走訪企業310家次,實現就業1216人。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推進擴大職業傷害保障試點。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提升培訓行動,增加制造業、服務業緊缺技能人才供給。
據了解,目前,西安市已建有“零工驛站”“就業驛站”529個,日均服務超10萬人次。“今年以來,浐灞國際港零工驛站積極聯動轄區街道深入園區企業摸排走訪調研用工需求,力求實現招聘和求職需求精準匹配,為轄區群眾征集了諸多一線基層和零工崗位。”浐灞國際港組織人事部副部長孫春寧介紹,下一步,將持續加大轄區就業困難群體就業幫扶力度,多點發力、多措并舉,通過送政策、送信息、送崗位、送指導、送培訓,為就業困難群體提供更有質量、更有溫度、更有力度的就業幫扶,助力園區經濟高質量發展。
打造全域實時就業生態圈
“隨著政策深化與模式創新,零工驛站將在破解結構性就業矛盾、保障勞動者體面勞動方面發揮更深遠的作用,為就業優先戰略落地提供‘西安經驗’。”省政協委員、陜西地建土地勘測規劃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黨光普說。
黨光普建議,應構建市級統籌的標準化服務體系,打造統一服務品牌,出臺《零工驛站建設與運營規范》,制定全市統一的命名規范,開發全域數字化零工生態平臺,突破時空限制。針對線上服務缺失問題,應構建“西安零工服務”一體化數字平臺,整合崗位發布、智能匹配、在線簽約、薪資擔保等功能,建立“評價-保障-信用”三位一體長效機制,推動零工經濟由“松散交易”向“規范生態”轉型。
“零工驛站作為中介平臺,能夠有效減少信息不對稱的情況,降低求職者搜尋成本,提高就業匹配效率,保障非正規就業勞動者權益,促進就業資源優化配置。”陜西省社會科學院助理研究員李沙表示,零工驛站是推動零工市場走向規范化,助力城市社會治理的重要手段,其快速擴張反映出城市服務彈性進一步增強。
李沙建議,應關注驛站服務的質量提升與模式優化,完善線上服務渠道,打造全域實時就業生態圈,鼓勵企業、社會團體等多方力量融入驛站建設,拓寬服務范圍。同時,應健全創新零工勞動保障體系,推動“接單即參保”模式,完善零工社會支持網絡,建立零工互助社群,增強其歸屬感和幸福感。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