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国产精品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综合网小说,久久精品国产2020观看福利

從“一株苗”到“一片綠” 陜西生態畫卷徐徐展開

2025-03-15 11:07:21  來源:三秦都市報  


[摘要]如今,陜西正以嶄新的姿態,展現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

  陽春三月,萬物復蘇,又到了植樹造林的好時節。“2025換樹‘1+1’美麗秦嶺行動——‘媽媽環保林’植樹活動”開展,1000株白皮松整齊排列,一片新綠從此在長安區峪河畔栽下;漢中市開展春季義務植樹,櫻花、紫薇等1000余株樹種在南鄭區梁山鎮萬眾村濂水河北側河堤“安家”……這樣的植樹場景,在當下的全省各地并不鮮見。從城市到鄉村,從平原到山區,義務植樹活動遍地開花,這也成為陜西持續推進國土綠化、改善生態環境的生動注腳。

  從“一株苗”到“一片綠”的蝶變

  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從荒山禿嶺到郁郁蔥蔥,陜西的生態面貌在歲月的洗禮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這一切,都要從“一株苗”說起。

  每年的二三月份也是石長春最忙的時候,這幾天,在陜西省林業科學院治沙研究所的示范基地內,總能看到石長春忙碌的身影。作為陜西省林業科學院副院長、陜西省治沙研究所黨委書記的石長春,對他的“寶貝們”愛護有加。

  “通過長達70年的搜集引種栽培試驗,目前適應該區栽培的維管束植物種已達500余種,涵蓋抗逆、鄉土、長壽、食源、美觀五個優良特性的適生樹草種。”石長春介紹,其中包括了以樟子松、彰武松為代表的10余種針葉樹,河北楊等為代表的60余種闊葉樹,踏郎等為代表的100余種灌木,紫花苜蓿等為代表的200余種草本。為“三北”工程區防護林、用材林、景觀林、經濟林、飼草、草藥等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植物種質資源。

  在陜西省林業科學院治沙研究所的示范基地內,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技術人員穿梭在一排排整齊的育苗床間,悉心照料著每一株幼苗。“這些樹苗就是我們改善生態的‘綠色希望’,從選種、育苗到移栽,每一步都凝聚著大家的心血。”石長春說道。從選種到移栽后的撫育管理,對苗木培育的每一個環節都進行了嚴格把控。在基地的珍稀沙生植物種質資源庫,技術人員正仔細挑選優良固沙植物種。這里收藏著眾多珍貴的植物種子,是生態修復的“寶庫”。

  據工作人員李榮介紹:“我們專門選擇抗逆性強表現優良的母樹采種,只有從源頭嚴格把關,才能確保培育出優質的苗木。這些種子是未來防風固沙、改善生態環境的希望。”進入育苗區,現代化的智能溫室里,一排排擺放整齊的容器苗茁壯成長。為給苗木提供適宜的生長環境和充足養分,技術人員采用了一系列先進技術。容器育苗讓苗木根系發育更好,生根劑處理促進根系快速生長,智能溫室則精準調控溫濕度和光照。工作人員一邊操作一邊說:“我們還堅持使用有機肥料,采用科學施肥方法,就是為了培育出壯苗。”通過一系列嚴格的把控措施,這片基地培育出的苗木將被種植到更廣闊的土地上,為防風固沙、生態修復貢獻力量,讓綠色在大地上不斷延伸。

  從“綠起來”進階到“高質量綠”

  “在樹種的篩選過程中,首先考量的是樹種的生態適應性,其次是生態功能,與此同時,經濟和社會效益同樣不容忽視。”石長春坦言,氣候條件惡劣地區,選擇的樹種必須能適應當地的氣候、土壤和水文條件,這樣才能確保在惡劣環境下良好生長。

  經過多年的植綠、護綠,如今人們推窗見綠,出門見景。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2.99%,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3.15平方米。石長春坦言,早期引種以固沙灌木為主,聚焦解決“綠起來”的問題;現階段,圍繞高質量發展,提升生態系統多功能和穩定性,重點在退化灌木林和純林提升改造上下功夫,培育針闊混交林和生態經濟型林分。這些植物既能起到防風固沙、改善生態環境的作用,提升生物多樣性和林分穩定性,又能通過果實加工等產生經濟效益,兼顧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

  在三秦大地,生態建設正以蓬勃之勢展開,從防風固沙壯舉到秦嶺珍稀物種的保護,從森林資源拓展到各地市的造林綠化行動,綠色版圖不斷擴大,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在陜北,連片的綠樹成為抵御風沙的堅固屏障,守住了珍貴水源,為天空增添澄澈。石長春表示,未來將持續加大植樹造林力度,提高森林覆蓋率。目標是鞏固3600萬畝沙化土地治理成果,推動近700萬畝飛播灌木林提質增效,重點栽種樟子松等針葉樹以及河北楊、黑榆、沙地榆等闊葉樹,營造喬灌草結合、針闊混交的防風固沙林。針對4條大型防風固沙林帶,將對老化過熟楊樹進行更新改造,提升冬春季降低風速效果。同時,為沙區480多萬畝農田設計“大網格窄林帶”農田防護林網,解決缺行斷帶問題,防止農田起沙,逐步構建“帶片網結合、喬灌草立體”防護體系,推進黃河“幾字彎”生態治理。

  從樹木的栽植到珍稀物種的保護,綠色的底蘊在三秦大地不斷厚植,見證著生態環境從量變到質變的跨越。植樹造林工程讓荒山披上綠裝,防風固沙、涵養水源,為生態系統筑牢根基;珍稀物種保護工作則讓眾多瀕危動植物種群數量回升。曾經僅有800余株的秦嶺石蝴蝶,在悉心保護下,如今已增長到12000余株。漢中全市林地面積達3045萬畝,森林覆蓋率攀升至63.79%,綠色成為漢中發展的鮮明底色。商洛市精準發力提升森林質量,2024年全年完成營造林71.53萬畝,讓綠色更加濃郁。靖邊縣去年完成2萬畝飛播造林,實施5萬畝退化林修復和7萬畝退化草原改良,生態修復成效顯著。

  由“淺綠”向“深綠”挺進,銅川今年計劃營造林15萬畝,韓城市今年計劃完成營造林9萬畝……一草一木的守護、一舉一動的堅持,共同勾勒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藍圖,也為三秦大地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生機與活力 。

  “綠滿三秦”這場接力還在繼續

  從“一株苗”到“一片綠”,陜西林業人以綠色畫筆繪就三秦生態新畫卷。2024年,完成營造林606.19萬畝,占440.70萬畝年度目標任務的137.55%;治理沙化土地95.47萬畝,種草改良20萬畝,流動沙地治理4.2萬多畝;全力推進荒漠化綜合防治和黃河“幾字彎”攻堅戰,“三北”工程區完成營造林207.28萬畝;累計謀劃儲備生態保護修復、生態資源管護等林業項目2001個,較2023年增長23%。如今,漫步在陜西的大地,無論是城市的公園綠地,還是鄉村的田間地頭,綠意撲面而來。綠色,已經成為陜西最亮麗的底色。城市里越來越多的公園、綠地和綠道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成為市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田間地頭綠樹成蔭唱響鄉村振興新圖景。

  如今,陜西正以嶄新的姿態,展現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而這場綠色的接力賽,還在繼續。據省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陜西省將突出“治沙擴綠”,以“三北”工程建設為抓手,加快補齊全省綠色版圖。加快推進國家重點林木良種基地、種質資源庫和保障性苗圃建設,加大林木良種培育供應力度,加強防沙治沙和國土綠化工作科技引領。突出“長效護綠”,以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為依托,高質量推進秦嶺生態保護修復。突出“改革興綠”,以林業產業發展為重點,著力拓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突出“底線守綠”,以防火防蟲為重點,切實筑牢生態安全屏障。陜西將繼續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持續推進國土綠化和生態環境保護,讓三秦大地的綠色更加濃郁,生態環境更加美好。

編輯: 意楊

相關熱詞: 陜西 生態 蝶變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城县| 闻喜县| 济宁市| 沽源县| 义乌市| 海安县| 耒阳市| 冀州市| 黄山市| 大化| 长阳| 龙井市| 荣昌县| 犍为县| 邓州市| 延长县| 余姚市| 溆浦县| 启东市| 周至县| 凤城市| 绍兴市| 深州市| 滨州市| 分宜县| 大关县| 通化县| 兴宁市| 香格里拉县| 广水市| 兴业县| 宁都县| 厦门市| 巴彦淖尔市| 自治县| 句容市| 谢通门县| 石门县| 云龙县| 天台县| 鄢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