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白瑤 滿淑涵
“完善區域一體化發展機制,構建跨行政區合作發展新機制,深化東中西部產業協作”,這是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推進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深化改革作出的戰略部署。
如何貫徹落實好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下好協同發展全局棋,攜手繪就陜澳發展新畫卷?本報特邀3位住澳省政協委員共話心聲、暢敘未來。
【本期嘉賓】
陳文噸 省政協委員、仙仙普洱茶大觀園董事長
周永豪 省政協委員、中國銀行澳門分行普惠金融部副總經理
羅杰信 省政協委員、澳門陜西青年會會長
經貿交流
提升陜西國際競爭力
“2024年是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也是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成立3周年。”省政協委員、仙仙普洱茶大觀園董事長陳文噸說,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大力發展科技研發和高端制造產業、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文旅會展商貿產業以及現代金融業四大新產業,這與陜西在科技研發、高端制造、中醫藥等方面的資源優勢和潛力正好吻合。
他建議,陜西應依托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同澳門在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國內外市場開拓等方面進一步深化合作,加強人才交流和培養,推動優質項目落地,助力產業轉型升級。
就“十五五”陜西將迎來全新的發展階段,陳文噸說,陜西要利用澳門自由港、單獨關稅區優勢,學習借鑒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制度創新,大力推進自貿試驗區提質發展,以國際化營商環境打造陜西對外開放新格局。“希望陜西通過澳門這個窗口,宣傳推介科技教育、能源化工、經濟發展等方面的優勢和成就,讓更多國家了解陜西,不斷提升陜西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
文化互鑒
推動陜西文化出海
2025年1月,由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與陜西省文物局主辦的“天下承風——周秦漢唐文物精華展”在澳門博物館舉行,共展出100件(組)周、秦、漢、唐時期的文物。其中,秦兵馬俑是首次在澳門展出。
2006年,周永豪初次來到陜西,就被這里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深深吸引。此后十多年,他先后游覽華山、寶塔山,拜謁黃帝陵,漸漸了解陜西、愛上陜西。2023年擔任陜西省政協委員以來,周永豪多次參與在陜調研視察,讓他對陜西文化對外傳播和商業轉化有了更多思考。
“希望陜澳兩地文博機構建立長效合作機制,未來能在展品互借、聯合辦展、學術交流等方面加強合作,定期策劃巡回展覽。”周永豪建議,可以考慮定期或輪流舉辦陜西·澳門文化藝術節,通過演出、展覽、講座、研討等方式,吸引更多國內外人士來陜旅游觀光。
“我認為應拓展兩地數字文化合作,推動陜澳共建文創孵化基地,培育文化IP,打造具有絲路特色的影視、動漫、文創產品,借助澳門平臺作用實現國際化推廣和版權交易。”周永豪說。
青年互動
助力陜西對外開放
去年11月,澳門陜西青年會組織澳門青年來陜考察學習,作為青年會會長,省政協委員羅杰信將一些澳門青年在陜見聞分享給澳門親友。
“青年是對外交流的重要力量,我希望推動陜澳兩地青年深度互動交流,在增進友誼的同時宣傳推介陜西,助力陜西對外開放。”羅杰信表示,展望“十五五”,期待看到更加緊密且制度化的陜澳青年交流規劃,鼓勵更多社會組織參與,打造更多具有品牌效應的交流項目。
羅杰信建議,建立常態化的陜澳青少年文化交流機制,制定長期交流計劃,鼓勵民間組織和社會團體參與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動。此外,兩地文化部門、旅游機構和教育單位還可以共同策劃組織活動,促進青少年互學互鑒、交心交友。同時,開展教師互訪培訓項目、學生合作研究項目、文化藝術表演等,進一步增強兩地青年的黏性。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