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 楊小妹 記者 滿淑涵
《陜西省打造萬億級文化旅游產業實施意見(2021—2025年)》明確提出,力爭到2025年,文化強省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現代文化旅游產業體系更加健全,產業總收入突破1萬億,增加值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突破10%,年接待國內外游客突破9億人次,建成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國際文化旅游中心,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需要。
“萬億級文旅產業”即將交卷,且用一組數據管窺陜西文旅吸引力:2024年,陜西共接待國內游客8.17億人次,游客出游總花費766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4%、16.5%。
在“十四五”規劃收官與“十五五”啟航交接之際,如何固本強基提質增效?怎樣搶抓機遇持續“上新”?本報特邀3位省政協委員提建議、話落實。
【本期嘉賓】
侯紅琴 省政協委員、西安三意社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
孫昌博 省政協委員、陜西文化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沙 莎 省政協委員、省歌舞劇院國家一級演員
以戲會友
傳統戲曲煥發時代新彩
游陜西、聽秦腔,“陜西八大怪”其中“一怪”便是“秦腔吼起來”。秦腔作為陜西人民的驕傲,承載著這片厚土千年的歷史記憶和文化內涵。《張載》《司馬遷》《無字碑》等秦腔名作講述了一個個發生在三秦大地的壯麗史詩。“作為秦腔演員,我們一直在做的就是用大秦之腔講好陜西故事。”省政協委員、西安三意社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侯紅琴說。
秦腔是我國最古老、最豐富、最龐大的戲曲聲腔之一,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陜西省秦腔藝術保護傳承發展條例》,是全國第一個省級層面制定的戲曲類地方性法規,為陜西戲曲藝術發展、秦腔的保護和傳承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近年來,通過“非遺+演藝”“非遺+餐飲”“非遺+研學”等創新模式,秦腔煥發全新生命力,非遺與旅游的深度融合,也有效激活了文旅消費市場。
“傳統藝術應該主動尋求更多新的推廣途徑,利用社交媒體、短視頻APP等平臺‘走出去’。”侯紅琴說,此外,還要創作符合新時代、契合年輕人喜好的劇目,擴大傳統戲曲的傳播圈和影響力,變“流量”為“留量”。
戲曲是“角兒的藝術”。針對傳統戲曲人才青黃不接等問題,侯紅琴建議,政府相關部門應設立專項資金,一部分用于傳統劇目、經典劇目的打磨和完善,另一部分用于創新劇目的創作和編排。同時,要加大對傳統戲曲人才的培養力度,建立健全傳統戲曲人才產學研和就業保障體系,提高從業人員待遇,吸引更多年輕人從事相關行業。
以劇搭臺
打造西安“演藝之都”
為一場演出,赴一座城。《長恨歌》《無界·長安》《赳赳大秦》無不令游客回味無窮、流連忘返。
2019年,西安市發布《中國演藝之都西安宣言》,明確以“旅游+演藝”作為演藝之都建設的核心路徑。西安作為全國最熱門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演藝市場水漲船高。
省政協委員、陜西文化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昌博認為,“演藝+文旅”的形式讓旅游體驗從走馬觀花到深度體驗,形成了“白天逛景點,晚上看演出”的新模式,用戶粘度更強,宣傳效果更好,是推動文旅市場消費升級的重要內容,也是全省打造萬億級文旅產業集群的重要抓手。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培育新增長點繁榮文化和旅游消費的若干措施》,提出要發揮文化賦能、旅游帶動作用,深化“文旅+百業”“百業+文旅”,提升產品供給能力,豐富消費業態和場景。
“演藝之都”西安如何更加“出圈出彩”?孫昌博建議,加強文旅融合頂層設計與政策支持,明確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實施步驟,從政策上、資金上加大扶持力度,培育打造更優質的演藝公司、藝術團體,鼓勵創作者不斷提高創作水平。
“演藝火熱同時,還需采取有力措施避免表演水平參差不齊,游客觀賞體驗不佳等情況。”孫昌博補充建議,應強化行業監督,建立健全駐場演出的監管機制,嚴格對演出內容、演出質量、票價等方面的管理,確保演藝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以歌為媒
奏響三秦文化樂章
今年春節期間,2025“非遺賀新春 古城過大年”全國秧歌展演暨“陜北榆林過大年”活動掀起線上線下觀演熱潮,為市民和游客打造了一場兼具民族性與世界性的文化盛宴。
“提到陜西,外地游客第一個反應是西安,其實咱們陜北、陜南還有數不盡的文化寶藏,可以向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游客宣傳。”省政協委員、省歌舞劇院國家一級演員沙莎說,“民歌是宣傳地域文化的媒介之一。比如陜南民歌,完美地展現了秦巴山區的傳統民俗文化,對于陜南地區的文旅宣傳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但目前知名度和宣傳力還遠遠不夠。”
如何更好地做好“民歌+文旅”融合文章?沙莎建議,地方政府可建立專門的民歌數據庫,收錄經典曲目及背后故事,形成“一個地方+一個景點+一首民歌+一個故事”系列。結合當下流行的“全民舞臺”模式,鼓勵群眾上傳自己演唱或改編的民歌視頻,營造良好的互動氛圍,吸引游客到當地親身體驗,以文帶旅。
沙莎還建議,推動民歌與其他文化產業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產品和服務。“去年的熱門游戲《黑神話:悟空》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游戲中的陜北說書引發了大眾對陜北文化的興趣。以此類推,未來我們可以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產品和服務,例如開發以陜南民歌為主題的旅游線路,設立陜南民歌藝術節、旅游節等,達到直抵人心的宣傳效果。”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