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涵博
眼下的三秦大地,春苗拔節、春蕾蓄勢,綠野平疇上孕育著新的希望。
農為邦本,本固邦寧。近日,省委平安陜西建設領導小組領導成員、省政協副主席李忠民帶隊在咸陽市興平市、楊凌示范區調研指導,實地了解當地以平安建設保障“三農”發展的成效。
織密基層治理網
一大早,興平市西吳街辦北馬村,幾位老人搬上小板凳,在村頭閑坐話家常。路面寬敞潔凈、樹木整齊排列、院落干凈有致,勾勒出一幅悠閑的春日剪影。
西吳街道黨工委書記顏勵介紹:“我們積極探索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做到了事前做好德治教化、事中提供法治保障、事后完善長效機制。”
一間掛著“積分超市”“格格工作室”兩塊牌子的辦公室吸引了調研組的注意,“這是什么?”
走進辦公室,墻上五顏六色的網格分布圖,將全村409戶居民劃分為11個基礎網格。顏勵介紹,村里針對“一老一小”為主的常住人口特點,實施四類重點戶分級管理:2戶特殊人群為紅色連心戶,每周必訪;10戶脫貧不穩定戶為黃色暖心戶,實行雙周走訪;400余戶綠色放心戶為月度隨訪。
“你們現在有什么困難?”面對調研組這個問題,顏勵表示,主要困難就是網格員為義務工作,沒有工資。為此,村里創辦了積分超市,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積分兌換機制,為積極參與社會治理的網格員積累相應積分,并開展小到一支牙刷、大到一臺電視的積分兌換活動。
幸福生活要靠腰包鼓、家底厚來支撐。北馬村發揮交通便利優勢,依托村集體股份合作社,推進“一村一品”生態農業和三產有效融合,通過租賃農戶土地400畝、投資310萬元建成出菇大棚276座、櫻桃200畝的農業產業園,村集體經濟每年增收60余萬元,收入用于繳納全村村民合療費用、衛生費、水費等,有效帶動了產業和經濟發展。
守牢糧食安全底線
幾年前還是東一塊、西一塊的零碎地、撂荒地,現如今,不僅是麥苗旺盛生長的“致富田”“豐收田”,還建成了興平市湯坊鎮上新莊村糧油試驗示范基地。
怎么做到的?負責人介紹,為破解農民外出務工、土地撂荒閑置難題,上新莊村“兩委”積極盤活農村土地和耕地資源,每5年進行一次土地調整,把閑置土地集中起來,由村委會代為管理,交給合作社統一承包,建設了1350余畝“噸糧田”。
充分發揮上新莊村示范帶動作用,湯坊鎮在全鎮13個村推進土地流轉,建成占地3000畝的興平市湯坊鎮糧食單產提升技術集成示范基地。興平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申磊介紹,以糧食單產提升為目標,以高標準農田建設、耕地地力提升等生產條件建設為基礎,整建制推動糧食單產提升行動,建設水肥一體化設施示范1000畝,設置試驗示范80畝,安裝田間氣象站、土壤監測及病蟲害自動化監測設備各一套。基地優質小麥種植率100%,全程機械化率100%,群眾科技普及率95%以上;作物病蟲害防控農藥用量減少25%,肥料減少30%,年平均畝節本增收300元以上。
申磊說:“去年小麥畝產700公斤,玉米產量更高。”
“在合作社統一管理下,高標準農田真正實現了高水準建設與維護,不僅規劃合理、設施完善,日常的管護也細致到位,每一個環節都讓農民省心省力。”省政協委員、陜西天益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孫書陽為建設成效點贊。
糧食的產購儲加銷全鏈條,既是長而密的產業鏈,更是環環相扣的安全鏈。在興平市西瑞面粉廠生產車間,1000噸制粉生產線正在運轉。這里很少見到工人忙碌的身影,從小麥的清理、制粉、配粉到打包,所有生產流程均由機器完成。
“一個班只要3個人就能完成1000噸生產,所有關鍵控制點都有監控,且都是自動化的。”負責人介紹,目前公司日加工小麥約1600噸,產品有60多個種類,9條打包線,日打包能力2000噸,能提供多種規格和材質包裝。
確保用種安全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糧食安全的基礎是種業安全。
立足現代農業“國家隊”定位,近年來,楊凌示范區勇挑重擔,堅持探索種業高質量發展的可行路徑,搭平臺、建機制,聚要素、強示范,著力重塑現代種業創新生態,形成了以市場為導向、大學為支撐、企業為主體、園區為平臺的政產學研用金相結合的種業發展新格局。
2021年,楊凌種業創新中心成立,畫出了區校融合、科企融合、政企聯動的種業“同心圓”。
從“1997年成立到2020年,通過國審的品種只有14個,2021年開始爆發式增長。你猜我們2024年一年有多少個國審品種?”楊凌示范區管委會副主任馬江濤的話引起了大家的好奇,“一年間就有17個品種通過國審,主要原因是之前的投入不足。”
在楊凌示范區,育種家們憑借現代化育種技術,全力沖刺育種“加速度”。先正達集團楊凌育種中心科研人員介紹,在這個以玉米育種為核心的研發中心,楊凌中心的育種科研人員借助分子標記技術,可以快速準確地從數十萬乃至數百萬材料中篩選出所需基因。
“當前風投還是在拿著工業的尺子量種業。”楊凌種業創新中心常務副主任李萍希望能有更多具備耐心的天使投資、風險投資、創業投資基金等投資支持種子期、初創期種業企業。在投資項目選擇上,不局限于單一項目的大規模投入,而是分散投資,多關注不同的項目,通過更廣泛的投資布局,給予種業更多發展機會與支持。
省政協參政議政人才庫專家、陜西師范大學國家安全學院(政法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張亞澤認為,種業安全與糧食安全緊密相連。受戰爭、氣候變化等因素影響,可能加劇全球糧食緊張局勢,也必然對我國糧食安全產生一定影響,因此,保障我國糧食供應穩定至關重要。當前,各類安全風險跨域傳導、內外聯動,傳統與非傳統安全風險疊加放大,更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