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国产精品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综合网小说,久久精品国产2020观看福利

【我為“十五五”建一言】提升韌性城市建設?共建幸福美好家園

2025-04-02 07:00:55  來源:各界新聞網-各界導報  


[摘要]陜西作為氣候變化的敏感區,經常面臨區域性極端強降水、大面積持續性干旱等災害事件的嚴峻挑戰,對城市安全和經濟發展構成嚴重挑戰...

  首席記者 李榮

  城市是現代化的重要載體,是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的重要空間。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轉變超大特大城市發展方式,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陜西作為氣候變化的敏感區,經常面臨區域性極端強降水、大面積持續性干旱等災害事件的嚴峻挑戰,對城市安全和經濟發展構成嚴重挑戰。新形勢下,我省如何提升韌性城市建設,本報特邀相關單位負責人、省政協常委分析當前形勢,提出相關建議。

  【本期嘉賓】

  孟中華 省應急管理廳黨委副書記

  賀文彬 省氣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賀增林 省政協常委、西安天和防務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推進應急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

  “在全球氣候變化加劇的背景下,極端天氣事件已逐漸從‘偶發危機’演變成‘常態化挑戰’,對城市安全和經濟發展構成嚴峻挑戰。”省應急管理廳黨委副書記孟中華說,據氣象部門預測,2025年我省氣候狀況總體偏差,極端災害多發頻發重發態勢仍將延續,區域性、階段性洪澇干旱災害風險較大,推動應急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韌性安全城市刻不容緩。

  近年來,我省不斷細化完善防汛預警響應機制,持續加強城市洪澇災害防范和風險隱患排查,全面排查城市易澇點、地下構筑物、地下停車場、下沉式立交橋等重點部位,建立清單臺賬,明確整改和管控措施,確保風險可控、安全度汛。

  孟中華說,面對極端天氣的復雜性、連鎖性和不可預見性,我省普遍存在基礎設施韌性不足、城市建設規劃存在“重地上輕地下”、管網改造滯后、地下空間防洪設計缺失,以及中小河流、山洪災害監測覆蓋率偏低,短臨預警“最后一公里”尚未打通,區域協調機制還不健全等問題。

  “推進應急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是我省統籌發展和安全的重要途徑,需從理念、體系、機制、能力等多方面推進。”孟中華建議,加快推進河道堤防、護岸等城市防洪工程建設,強化遞進式監測預報預警服務,通過各種手段向社會公眾發布暴雨災害預警信息及相關防御指南;針對易造成積水內澇問題的雨污水管網,汛前要及時加強排水管網的清疏養護,確保抽排能力匹配、功能完好,減少周邊雨水匯入;統籌防洪大局和城市安全,有序實施城市排澇、河道預降水位,避免“洪澇疊加”或形成“人造洪峰”。

  推動城市管理向“容災”“耐災”轉變

  省氣象局數據顯示:隨著氣候變暖,我省持續高溫干旱、暴雨洪澇等極端氣候事件頻發、多發、重發。1961年至2024年,我省年平均氣溫升溫速率為每10年0.25℃,2024年全省平均氣溫13.7℃,較常年同期偏高1.2℃,打破了2013年的13.3℃記錄,創歷史新高;全省年平均暴雨日數呈增加趨勢,增加速率為每10年0.07天,2024年全省共出現8次區域性暴雨過程。

  近年來,我省不斷加強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風險監測預警,強化城市氣候變化影響和風險評估,深化部門協同聯動,共同推進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提升城市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目前,西安、榆林、延安、寶雞等8個市(區)已經建立內澇聯防機制,延安、銅川、咸陽、安康4市已立項開展暴雨強度公式修編與暴雨長歷時雨型分析。

  省氣象局總工程師賀文彬說,受氣候變化影響,關中地區的西安、渭南等城市高溫等極端天氣頻率上升、強度加大,氣象災害的疊加效應愈發明顯,城市承災壓力顯著增大;加之我省大部分城市老舊城區排洪排澇管網及氣象災害設防標準偏低,大中小型城市部分區域極端天氣監測站網密度偏低,極端天氣監測預警精細化不足,極端天氣風險持續加劇,韌性城市建設短板亟待補齊。

  賀文彬建議,要把氣候韌性建設要求落實到城市規劃和法律法規體系、城市更新改造中,推動城市從傳統的極端氣象災害管理向以“容災”“耐災”為核心的氣象災害風險管理轉變,加強海綿城市建設,有效提升城市氣候韌性。建立城市應對極端天氣安全運行“一網統管”應急指揮平臺,實現對城市運行管理和安全風險的精準感知、智能評估和高效響應,不斷增強城市極端天氣風險防控和治理能力。

  加快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建設

  “應急管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強化、健全和完善應急管理體系,提高防災、減災、抗災、救災能力。”省政協常委、西安天和防務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賀增林說,要依法應急、科學應急、智慧應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陜西應急管理新格局。

  目前,我省在應急智慧化建設方面還需加力,各行業智慧平臺獨立、信息孤立,導致應急管理體系中業務、服務、管理之間出現信息孤島,難以形成統一指揮、整體實施的有機統一。

  “我省應急管理體系和經濟動員領域銜接不夠,頂層設計不全面,應急管理機制還存在差異,特別是在體制、機制、標準、預案等方面的融合度還不夠。”賀增林建議,要加快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完善優化隱患排查和安全預防控制體系,以及自然災害防治能力和應急救援力量體系;持續加大應急管理云、互聯網+、大數據等先進技術的應用和普及,以信息化推進應急管理數字化、現代化。

  他同時建議,加快構建應急管理“智慧中樞”——陜西省應急管理大數據(算力)中心,發揮數據要素價值,全面支撐應急管理條線縱向、橫向的數據匯聚、協同,實現應急管理部門的內、外數據共享交互,不斷加強我省應急管理體系建設。

編輯: 陳戍

相關熱詞: 韌性城市 建設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琼中| 花垣县| 定州市| 元谋县| 唐海县| 定兴县| 阜城县| 永年县| 班玛县| 滦平县| 大冶市| 河津市| 江口县| 洛川县| 余干县| 桐庐县| 龙岩市| 阿克| 略阳县| 盱眙县| 牟定县| 湖南省| 类乌齐县| 云龙县| 浙江省| 平和县| 邯郸县| 扎鲁特旗| 大足县| 承德市| 湖南省| 彭水| 沐川县| 栾川县| 蒙自县| 综艺| 黄陵县| 威宁| 营山县| 新龙县| 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