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一季度,陜西進出口總值1112.8億元人民幣,微降1.5%,外貿開局平穩,呈現出外貿結構更優、產品優勢更足、經營主體更強、貿易伙伴更多的特點。
西安海關副關長李晉生介紹,今年以來,面對貿易保護主義、地緣政治緊張等不利因素影響,陜西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以更高標準、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打好外貿拓展硬仗,全省外貿頂壓前行,實現規模穩定、質量提升。
一是外貿結構更優。從貿易方式看,一季度陜西一般貿易進出口458.6億元,增長15.9%,占全省進出口總值的41.2%,同比提升6.4個百分點;加工貿易進出口518.6億元,下降7.4%,占全省進出口總值的46.6%,占比下降3.1個百分點。一般貿易占比提升反映出陜西外貿自主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二是產品優勢更足。機電產品一直是陜西出口的“拳頭產品”,一季度陜西機電產品出口659.7億元,增長5.2%,占出口總值的比重提升1.5個百分點,達到85.3%,其中汽車出口137.8億元,增長63%。進口產品更加豐富多元化,一季度進口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增長74.6%,進口鐵礦砂、煤及褐煤分別增長61.1%、1.9倍。
三是經營主體更強。一季度陜西有進出口記錄的經營主體達3797家,增長6.9%。民營經濟外貿動力持續增強,民營企業數量增加到3421家,增長7.3%,占有進出口記錄企業總數的九成。同期,外資企業、國有企業進出口均保持增長,其中外資企業進出口647.9億元,增長2.8%;國有企業進出口76.4億元,增長18.9%。
四是貿易伙伴更多。截至一季度,陜西貿易伙伴達199個,對聯合國統計分組中大部分國家和地區都有進出口記錄。東盟躍升為陜西第一大貿易伙伴,一季度進出口200.1億元,增長18%,占全省進出口總值比重提升至18%。主要貿易伙伴中對中國臺灣貿易增長最快,一季度進出口135.9億元,增長59.7%。對歐盟、澳大利亞等傳統市場也保持增勢,一季度對歐盟進出口118.9億元、對澳大利亞進出口29.2億元,分別增長7%、49.5%。
“近十年,陜西民營企業進出口保持著較快增長態勢,年均增速達18%,高于同期全省外貿整體平均增速(10.2%)近8個百分點,占全省外貿總值的比重也從2015年的20.6%增長到2024年的38.2%。”西安海關統計分析處處長崔穎介紹說,在陜西有進出口記錄的企業中,民營企業的數量一直處于主體地位,同時不斷發展壯大,從2015年的1922家一路增長到2024年的4825家,增長了1.5倍,占全省外貿企業的比重從78.2%增長到90.1%。其中,不光是小微企業,年進出口值過“億”元的規模企業也從2015年的50家增長到2024年的189家,增長了2.8倍。
陜西民營企業逐漸由“制造”到“創造”,成為陜西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今年一季度,陜西出口的“新三樣”產品中,99%的電動汽車、光伏產品由陜西自主品牌民營企業出口,鋰電池由陜西民營企業出口的比重也超過七成。此外,在傳統的鋼鐵行業中,陜西民營企業持續推動特種鋼材技術研發,提升核心競爭力。今年一季度,陜西民營企業出口鋼材23.9億元,增長1.3倍,占同期全省出口鋼材的九成。
(首席記者 李榮)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