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趙楊博 通訊員 張英杰
4月25日,銅川市耀州區高爾塬灌區干渠涌來水流。耀州區小丘鎮小丘村蘋果種植大戶王石頭趕忙召集人手,疏通自家的“毛細血管”。
看到水流入自家麥田,干旱的小麥好像瞬間挺直了腰板,種糧大戶王漢民松了口氣:“真是救命水啊。按照當前的水量,1小時能澆兩畝地。”
“今年旱情嚴重,沒下幾場雨,遇到小麥灌漿期、蘋果開花坐果期,農田灌溉用水告急,心里愁得很。多虧抗旱服務隊,我終于可以睡個踏實覺了!”小丘鎮獨冢村干部張金軍看著清水流入農田,長舒一口氣。
面對嚴峻的干旱形勢,高爾塬灌區工作人員全天候堅守崗位,24小時密切監測水位變化,實時掌握水情與旱情動態。當地已持續開閘放水30多天。
“近期,我們安排人員加強渠道、水閘等放水設施巡查管理,采取集中輪灌方式全天候供水,累計引水約110萬立方米,已灌溉8個村9500余畝土地,有效緩解了灌區旱情,保障了群眾農業生產用水。”高爾塬水庫灌溉管理站站長官尉說。
當日凌晨5時,高爾塬水庫灌溉管理站巡渠員張鵬沿著干渠仔細檢查。發現小丘鎮朱村段渠道出現淤堵后,他立即上報并組織搶修。他和6名村民輪班守在渠邊,在水流不斷的前提下完成了清障。
“老姚,你這果園不能大水漫灌,得用溝灌法,既省水又保墑。”在小丘鎮果農姚新營的蘋果園里,技術員杜銀行手把手教姚新營新的灌溉方法。
針對持續旱情,耀州區水務局深入田間開設“抗旱課堂”,推廣節水灌溉技術。“傳統的大水漫灌用水量高,而改用溝灌法,每畝地能節省30%至50%的水。”水務局工作人員宋衛東一邊說一邊用鐵锨在果樹行間開出一條淺溝,“水順著溝走,直接滋潤根系,蒸發損失小。”
旱情就是命令。銅川市4支抗旱服務隊迅速行動,奔赴田間地頭,架設水泵、鋪設管道,爭分奪秒為干渴的農田送水。截至4月28日,銅川5個中型灌區、67眼機井、26處泵站全部啟動,累計灌溉面積達4.563萬畝。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