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路同行 “聯”創未來
——省政協“推進緊密型醫聯體建設 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專題協商座談會側記
記者 殷博華
開展緊密型醫聯體建設,是深化醫療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推動建立合理有序分級診療模式的重要方式。近年來,我省多措并舉,加快推進緊密型醫聯體建設,在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
如何進一步推進緊密型醫聯體建設,讓群眾實現在“家門口”有“醫”靠?4月29日,省政協組織部分委員、專家學者就“推進緊密型醫聯體建設 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議題召開專題協商座談會。
為確保此次會議開出實效、商出成果,2月至3月,省政協醫藥衛生體育委員會專門組織委員和專家,先后前往我省銅川市、延安市和浙江省杭州市、湖州市開展調研,了解我省緊密型醫聯體建設情況和基層醫療機構運營情況,考察學習浙江省在建設緊密型醫聯體、推動解決難點堵點問題方面的主要做法和先進經驗。
“近年來,我省積極學習推廣三明醫改經驗,全面推進緊密型醫聯體建設。作為全國綜合醫改試點省份,陜西先后涌現出‘子長模式’‘寧強縣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等多個在全國較有影響的先進經驗。”省政協醫藥衛生體育委員會主任劉勤社說,對標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新要求,相關制度配套銜接不夠緊密、信息化建設基礎薄弱和區域發展不平衡等,是我省目前在推進緊密型醫聯體建設上面臨的挑戰。
劉勤社建議,圍繞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大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細化實化醫聯體建設有關政策,進一步健全目標統一、政策銜接、信息聯通等機制,促進醫療、醫保、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
“應構建醫聯體資源‘雙循環’機制,加快實現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確保優質醫療資源有效下沉、急危重癥快速上轉的分級診療體系。”省政協常委、西安交通大學二級教授陳斌建議,加快智慧醫聯體建設,實現診療服務互聯互通,完善“互聯網+”醫療服務體系,以智能化賦能全面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
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趙嵐表示,針對委員和專家提出的政策與體制不完善、協同機制不健全、信息化建設滯后等問題,省衛生健康委將進一步健全完善工作機制,積極推動資源共享;加強省、市兩級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建設,整合區域內醫療服務、公共衛生服務等多條線業務應用。
基層衛生人才是保障民眾健康的核心支撐力量。省政協委員、延安市政協副主席張秀在調研中發現,基層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缺乏是制約我省基層醫療服務水平的重要因素。
張秀建議,持續充實基層醫療人才隊伍,用足用好編制資源,加大人才招聘力度,通過落實大學生鄉村醫生專項計劃等方式,盤活基層醫療人才資源。同時,逐步縮小編內編外人員、基層機構與上級總院年人均收入差距,提高基層崗位吸引力,讓優秀人才愿意來、留得住、干得好。
“還應建立緊缺急需專業人才預警和管理機制,加強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人才培養,通過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助理全科醫生培訓、轉崗培訓等多種途徑加大全科醫生培養力度。”省政協委員、商洛市政協主席王寧崗建議,加強與高端醫學人才團隊的合作,通過建立名醫工作室、師帶徒結對幫扶、顧問指導等方式,為衛生人才發展提供智力幫助。
針對委員和專家提出的基層人才隊伍薄弱、結構不優等問題,省人社廳副廳長唐善武表示,近年來,省人社廳同有關部門通過全面深化薪酬制度改革、不斷完善人才分類評價機制、持續加大精準招聘力度、科學優化崗位結構比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斷破解基層醫療機構在人才招、用、留等方面存在的難題。下一步,省人社廳將積極發揮人社部門職能作用,與相關部門加強協作,形成合力,扎實做好各項工作,為推動我省緊密型醫共體建設貢獻人社力量。
會上,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也是委員和專家學者關注的重點。省醫療保險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楊新政建議,進一步完善醫保支付方式,在既往醫療費用的基礎上,結合基金區域收入、風險調劑、考核管理等因素,合理確定醫聯體醫保基金預算支付總額。其次,還應完善支付考核制度,將醫聯體內部醫保結算管理、績效分配機制等納入醫保支付考核范圍,并擴大醫保按病組(種)支付中的基層病組(種)范圍,同城、同病、同一醫保支付標準,促進分診醫療。
省醫保局局長蘇紅英積極回應委員關切,并在介紹我省醫保政策、基金管理、醫療服務價格、支付改革等方面情況后表示,省醫保局將認真梳理和研究委員、專家提出的相關建議,結合我省醫聯體推進的實際,繼續支持安康開展好試點,及時總結經驗,合理優化緊密型醫聯體醫共體醫保支付政策,加快醫療服務價格調整,不斷深化醫保醫療協同治理機制,持續提升三秦百姓就醫獲得感。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