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同敏 董渺
縣域一頭連著城市,一頭連著鄉村,是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有機結合的關鍵一環。
縣域雖小,但經濟實力不容小覷,且發展空間廣闊,近年來愈發引人矚目、受到高度重視。
從全國看,2024年,縣域地區生產總值突破50萬億元,占全國經濟總量的比重超過40%,“千億縣”總數達到62個,三成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分布在縣域產業集群中。
從陜西看,得益于“一縣一策”落地顯效,縣域優勢主導產業、特色產業提速壯大。2024年,全省縣域地區生產總值約1.68萬億元,占全省經濟總量的47.3%,縣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00億元。最新發布的2025全國百強縣榜單中,陜西占據2席,均為“千億縣”,在西部省份中表現出色。這充分說明縣域經濟大有可為,抓縣域經濟大有作為。
著眼高質量發展現代化建設全局,省委、省政府作出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民營經濟、開放型經濟、數字經濟的重大部署,其中發展縣域經濟居于“打頭”位置。充分發揮縣域比較優勢,支持引導各縣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游則游,做大做強縣域經濟……細看這些發展縣域經濟的思路、舉措,正是抓住了一個“特”字。
以地處秦東大地的渭南市為例,大荔冬棗、富平柿餅、華陰全域旅游、白水冷鏈物流……立足各縣實際,做好“特”字文章,一批批關聯度高、互補性強、成長性好、附加值高的項目集聚發展,一條條特色產業串珠成線、連塊成帶、集群成鏈。2024年,渭南市縣域生產總值1619.2億元,占全市經濟總量的75.04%,為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奠定了堅實基礎。實踐證明,發展壯大縣域經濟,關鍵要以“特”致勝,立足特色,方能更具成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興業、強縣、富民一體發展。因此,可從3個方面入手,發展壯大縣域經濟。一是要找準賽道,立足自身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及功能定位,抓好龍頭帶動、園區集聚、鏈條升級、品牌建設、服務配套,不斷提升縣域首位產業的影響力、主導產業的貢獻度。二是要著眼未來,主動與國家戰略需求、區域發展格局、城市功能疏解、鄉村全面振興需要和市場前沿對接,增強核心競爭力。三是要落腳富民,充分發揮縣域連接城鄉的橋梁作用,讓各類優勢資源、公共服務從城市逐步向鄉村延伸,實現更多更密集的城鄉要素流動,最終實現城鄉融合,推動共同富裕。
隨著三秦大地更多更精彩的“小城故事”不斷上演,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天地將會進一步打開。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