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記者從省財政廳獲悉:陜西省人民政府與湖北省人民政府日前簽署了漢江流域(鄂陜段)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共同守護“一泓清水永續北上”。這是陜西省在長江流域簽訂的首個跨省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
協議約定,兩省本著“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保護責任共擔、流域環境共治、生態效益共享”的原則,以漢江干流跨省界的羊尾斷面為責任斷面,以水質類別和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總磷3項特征污染物濃度改善情況為補償指標,分別計算水質類別達標補償金和特征污染物濃度改善補償金。這是陜西省在補償協議中首次引入污染物濃度改善情況指標,旨在通過區域間聯防聯控、協同共治,持續改善漢江流域生態環境質量,是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的重要探索。
漢江及其支流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主要水源匯集區和供給地,其生態保護對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保障國家戰略水源地水質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此次補償協議的簽訂,將進一步強化陜鄂兩省在漢江流域生態保護方面的合作,推動實現高水平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的良性互動。
近年來,省財政廳、省生態環境廳等相關部門積極推進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建設,全省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協同的流域治理格局已初步形成,生態保護者和受益者良性互動的機制逐步健全,流域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2024年,陜西省101條河流227個國控、省控斷面中,Ⅰ至Ⅲ類水質斷面比例為96.9%,連續3年消除劣Ⅴ類水質斷面。長江流域陜西境內46個國控斷面水質全部達到Ⅱ類以上,其中8個斷面水質達到Ⅰ類。
省財政廳相關負責人表示,開展漢江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是陜鄂兩省堅持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的重要抓手,也是推進流域綜合治理的重要內容,將有力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保障國家戰略水源地水質安全。(記者 吳莎莎)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