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閆智
“幸福、滿足、充實、陽光。”談及退休生活,今年65歲的閻蘇越眼中滿是笑意,她用八個字來形容現在的生活狀態。這些年,她熱心參與公益活動,把退休不當作是生活的落幕,而是一段全新人生的開始。
5月9日,記者在西安市碑林區菊花園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見到閻蘇越時,她正忙著和志愿者準備食材,為社區的老人包餃子。
閻蘇越帶領志愿者為孤寡老人過生日記者 張璐 攝
“每月的9號、19號、29號,是我們在菊花園社區的固定服務日。”作為省慈善協會慈善先鋒志愿者服務隊隊長,每次活動前,閻蘇越都會規劃好流程,從精心準備食材到細致打掃老人居所,始終以家人般的溫情投入到每一次服務中。
閻蘇越曾是省新華書店工作人員,2008年退休時,生活節奏的突然改變讓她有些不適應,休閑時光反而成了一種“負擔”。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從親戚那里了解到慈善活動,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參加了由幾個志愿者自發組織的慈善活動。
“參加的第一個慈善活動是救助一位患白血病的大學生。”閻蘇越回憶說,這個大學生由于家庭困難,無法承擔高額治療費用,于是大家集資在批發市場選購了一批小紀念章、小旗、掛件等物品,在鐘樓附近義賣,為他籌集善款。
這次活動讓閻蘇越感受到了幫助他人的快樂。此后,她便堅持參加慈善活動。2012年,閻蘇越所在的團隊正式注冊為省慈善協會慈善先鋒志愿者服務隊。
“剛成立時只有七八個人,如今已發展到700多人,成員主要是退休人員。”隊伍的壯大離不開閻蘇越和大家的共同努力,她經常和身邊的人講述參加慈善活動的經歷,吸引更多人加入志愿者隊伍。
“在這些年的慈善生涯中,家人的支持是我最堅實的后盾。”閻蘇越說,兒子會主動提供幫扶線索,兒媳會在慈善助學活動中幫忙開車,親家也主動提出幫忙照看孫女。
2012年,閻蘇越了解到臨潼區某中學的學生沒有統一校服。恰好西安市海底撈想要捐贈一批服裝,她得知后,協調將衣服捐贈給學校。同年,閻蘇越了解到渭南市某小學條件艱苦,課桌椅破舊、黑板裂縫。她發動大家捐款,并聯系愛心企業,為學校捐贈了110套新課桌,解了學校的燃眉之急。此外,服務隊還為孩子們送去了新飯盒,改善了用餐條件。
“看到孩子們開心的笑容,我就覺得所有辛苦都是值得的。”閻蘇越說。
為殘疾家庭聯系特殊學校、為獨居老人送去生活物資、為困難家庭籌集善款、在灞河沿岸開展環?;顒?hellip;…16年來,閻蘇越參與的慈善活動不計其數,她帶領志愿者隊伍奔走在慈善事業一線。她深知,每一次的幫助都可能改變一個家庭、一個人的命運,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她都會堅持不懈,用實際行動詮釋志愿者精神。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在慈善活動中找到了為黨和社會作貢獻的方式。”退休的時光里,閻蘇越用慈善開啟了一段別樣精彩的人生“第二答卷”。她說:“希望有更多像我一樣的退休母親能走出退休后的小圈子,加入慈善公益隊伍,在閑暇時間為社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為自己的生活增添樂趣、活出精彩。”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