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 楊小妹 記者 趙婧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在城鄉建設中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意見》要求:“活化利用歷史建筑、工業遺產,在保持原有外觀風貌、典型構件的基礎上,通過加建、改建和添加設施等方式適應現代生產生活需要。”
2024年,省工信廳印發《陜西省工業遺產管理辦法(試行)》,從認定條件和程序、保護管理、利用發展、監督管理等方面明確了工業遺產管理的具體細則。
在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城市更新轉型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工業遺產,盤活城市存量空間,讓它們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煥發新生,也為城市的發展提供了無限可能。
時光文化公園:
工業遺存蝶變城市新地標
近日,隨著丈八東路上的時光文化公園正式開放,西安市民又多了一個休閑娛樂的新去處。
這座公園的前身是西安國營第一鐘表機械廠,作為國內曾經唯一的鐘表機床專業生產基地,見證了中國鐘表工業的崛起與輝煌。
當工業的轟鳴歸于平靜,昔日的舊廠房也在醞釀著一場新生。2020年,隨著西安城市發展的需要,這里啟動了改造工程,以“文化+”為核心,通過對原有廠房進行修繕和功能升級,打造一個集創意辦公、藝術交流、生活美學于一體的文旅綜合體。
6月4日,記者來到時光文化公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鐘表機械裝置,搭配著“時光文化公園”幾個字樣靜靜佇立在園區入口。齒輪和發條上的銹跡,無聲地訴說著過往的歲月。
斑駁的紅磚墻與高挑的鋼架廠房交織,最引人矚目的還是園區內那座高聳入云的巨型水塔,頂端被設計成鐘表樣式,成了創意十足的城市地標。
正在水塔前拍照的市民鄭女士說:“我在附近住了二十多年,這些房子都是以前老廠子留下來的,沒想到被改造成這么漂亮的公園,平時遛娃遛狗、下班和家人朋友聚餐都可以過來。”
記者留意到,整個園區也是以時間為主題設計的,用不同時區命名不同的功能劃分:“東九區”為創意餐酒茶咖、“西五區”則用于跨界社群活動、“十二區”聚焦精致生活……不同“時區”不同體驗,曾經的鐘表廠用新方式記錄著市民游客的新生活。
華州205庫群文化創意園:
棉花倉庫的文藝復興
在渭南市少華山國家森林公園入口處,坐落著一片特殊的建筑群,這就是華州205庫群文化創意園(以下簡稱“205庫群”)。
205庫群曾是上世紀60年代建造的國家棉花儲備倉庫,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這個占地70畝、擁有18棟庫房的庫群發揮了重要的物資儲備作用。隨著時代的變遷,這里逐漸被遺忘,直至2016年,它的價值才被重新發現,開始了從棉花儲備庫到民間藝術園區的蛻變之旅。
205庫群總設計師李憲英介紹說,這片老舊庫群是他2016年游覽少華山時發現的,作為工藝設計藝術家的他當時便萌生了將老建筑改造成藝術工坊的想法。
談到改造理念,李憲英說:“我一直以來的想法就是保留原始建筑特色,將建筑藝術融入山水之中。當時回收了許多當地的舊箱子改造成書架,用于書吧的設計,而室內這些磚塊壘砌起來的裝飾性墻面,曾經是倉庫用來墊棉花的墊石。我們設計的初衷就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材料,這里的一磚一瓦都帶著曾經的記憶,能保留的盡量保留。”
據了解,205庫群目前主要用于接待省內各大藝術院校師生寫生創作,與一些駐地藝術家合作建成了皮影、版畫、材料等不同品類的藝術工作坊,未來還計劃向染織、金屬、陶藝、漆器等方向拓展。
李憲英表示,205庫群未來會面向大眾開放,希望百姓能夠感受到藝術和生活交融的氛圍,將整個庫群變成山水游、民藝游、康養游、鄉村游相結合的文旅項目。
“叁伍壹壹”:
從老工廠到新社區
一提到西安,人們腦海里首先會想到兵馬俑的磅礴氣勢、鐘樓的古韻悠長、回民街的煙火美食,現在那些由舊工廠、舊廠房改造而來的特色社區也正逐漸成為西安的新名片,“叁伍壹壹”文創科技園(以下簡稱“叁伍壹壹”)就是其中之一。
西安市雁塔區昆明路與民潔路交會處,曾是中國最大的毛巾廠3511廠所在地,2012年工廠徹底搬離。2019年,隨著《西安市工業企業舊廠區改造利用實施辦法》的發布,3511廠成了首批適用對象。
改變不是大拆大建,而是將原有廠房保留下來。據“叁伍壹壹”工作人員介紹,最初設計改造時,設計師秉承著“微更新、輕改造”的原則,最大限度保存超大廠房、超高挑高、超低密度、門廳綠蔭等空間特色,最小限度改造改觀及室內空間。
“叁伍壹壹”在保留原有建筑記憶的同時創新了消費場景,社區內經營的業態包括花鳥魚蟲市場、餐飲、文創、親子等,還會不定期舉辦一些主題集市,在社交平臺上多次被網友評為網紅社區。
6月1日,端午假期撞上兒童節,“今天是兒童節,帶孩子來這里逛逛,買了幾束鮮花,孩子玩得開心,我也能放松一下。”市民馬女士帶著女兒享受假日時光。在馬女士身旁,來自洛陽的游客小李正在拍照留念:“早就在網上看到西安這個社區,一邊是接地氣的花鳥市場,一邊是精致的咖啡館,這種混搭真有趣。”
如今的“叁伍壹壹”社區,老工廠被激活,不僅保留了歲月的痕跡,還為城市提供了更多連接未來的可能性。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