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演示魚刺魚骨異物智能檢測機的工作原理。
吃魚時,你是否遭遇過“如鯁在喉”的驚險?吃瓜子時,你是否因咬到小石子而郁悶不已?如今,來自西安的科技創新成果,幫我們解決了這些困擾。
作為秦創原春種基金培育的新興科創企業,西安速視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速視光電”)自主研發的魚刺魚骨智能檢測機、散料異物檢測機等,成功實現高端食品異物檢測設備的國產化替代。這些凝聚著“中國智慧”的“舌尖衛士”,不僅走進國內食品企業生產線,更遠銷越南、美國等十余個國家。這場從“卡脖子”到海外“圈粉”的蛻變如何發生?帶著疑問,記者走進“速視光電”一探究竟。
三次咖啡“喝”出硬科技
速視光電專注于光電智能檢測設備研發制造,從成立到擁有完整的研發、中試與小規模生產基地,用了3年多時間。談及創業經歷,速視光電副總經理麻樹波感慨萬千:“如果沒有春種基金,我們的夢想還停留在實驗室。”
速視光電的誕生,源于兩位“不安分”的中年男人的“碰撞”。發起人李偉教授是長安大學博士生導師、工業AI創新技術實驗室負責人,在光電智能檢測和AI人工智能領域造詣深厚,四次獲得省部級科學進步獎,卻苦于實驗室的成果難以走向市場。而機電一體化專業出身的麻樹波,也對一成不變、毫無波瀾的工作心有不甘。
“科研需要落地,人生需要改變!”兩人在咖啡店喝了三次咖啡,推心置腹地深談了三次,創業的念頭在思維碰撞中愈發堅定。他們東拼西湊,籌集到25萬元啟動資金,抱著破釜沉舟的決心,踏上創業之路。
創業方向選在哪里?一番市場調研后,一個痛點引起了他們的注意:在服裝加工生產過程中,斷針殘留在衣物中是業界頑疾。人工檢測效率低、易疏漏,消費者被扎傷的事件時有發生。這正是他們等待的切入點!二人決定以此為創業的首個項目——整箱衣物斷針智能檢測項目。經過日夜鉆研,他們成功開發出檢測軟件,通過圖像采集分析,為服裝制造企業提供了整箱衣物出廠前斷針的快速、精準檢測方案。
這個極具潛力的項目,很快引起了致力于發掘和培育早期科創項目的秦創原春種基金的“關注”。2021年8月3日,速視光電注冊成立;僅僅一個半月后的9月17日,100萬元的春種基金注入公司賬戶。
“研發、中試、設備制造,每一步都需要大量資金投入,這100萬元,無疑是雪中送炭,更是一針強心劑。”麻樹波回憶道。資金的快速到位不僅解了燃眉之急,也極大地提振了他們的信心。李偉教授更是豪情萬丈:“咱有技術、有想法,必須大干一場。”
就這樣,速視光電在秦創原?秦漢創新中心安了家,并明確了更廣闊的發展方向——聚焦食品安全檢測,利用X射線成像和人工智能技術,對包裝食品中的金屬、刀片、玻璃、陶瓷等危險硬質異物進行射線無損成像,進而實現精準識別、剔除。
揪出食品里的“隱藏危機”
在速視光電的發展歷程中,第一個“大展身手”的項目,是為陜西某大學研發五味子中藥材異物檢測設備。
“五味子采摘、晾曬時,常混入鐵絲、石子、玻璃等異物,以往靠人工用篩子篩,效率極低。”麻樹波介紹,他們為其設計了一套X光智能檢測系統及設備,通過密度判斷和智能算法,能精準將異物吹出、剔除,機器一小時工作量抵得上過去十幾名工人。
基于此成果,速視光電研發出CSS-L散料X光異物檢測機,針對炒貨、籽仁、中藥材等粒狀散料,可有效篩選出金屬、玻璃、陶瓷、橡膠、樹脂和石子等異物,并通過高精度氣吹裝置將異物吹離生產線。
如果說為中藥材“排雷”守護的是藥效純凈,那么速視光電的第二款產品——小包裝食品異物檢測機,則直接瞄準了億萬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它的誕生,源于一個更貼近生活的痛點。
孩子愛吃的零食,生產過程中也易混入小石子、玻璃等異物,機械化生產線還常有鐵絲、鐵屑等,進入最終的零食包。食品安全無小事,為解決這一問題,速視光電推出小包裝食品異物智能檢測機。該設備采用高性能線陣列射線探測器及大功率X射線發生器組成成像系統,能精準分辨包裝中的異物,實現有異物小包裝食品的剔除。
然而,小包裝食品檢測的難點,遠不止于發現這些“硬家伙”。對于榨菜、豆干、辣條等油潤的食品,還有一個更隱蔽的威脅——包裝袋封口不嚴。一旦完成整箱包裝,在后續運輸顛簸、擠壓碰撞中,油汁就會滲出。等到經銷商手中,可能就是整箱被“污染”,造成浪費。
為此,該團隊又使出了獨門絕技——專有的GDnetO深度學習算法。這套算法堪稱“超級大腦”,經過海量帶缺陷包裝圖片的訓練(如漏油、封口褶皺、夾料等),具備了強大的圖像識別和學習能力。它能在線實時掃描每一個經過的小包裝,敏銳捕捉到封口處微小的油漬滲出、封邊不齊或夾帶異物等異常情況。
“這種精準檢測異物和包裝缺陷的高端設備,過去長期被日本企業壟斷。而現在我們實現了國產替代,讓小包裝食品生產的‘最后一道安全防線’牢牢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麻樹波驕傲地說。
0.1毫米精度“征服”海外市場
“所見即所檢,凡是肉眼能看見的問題,我們都能通過光電子學和智能圖像分析,把它揪出來!”采訪中,麻樹波帶記者參觀了他們的“明星產品”——CSS-F魚刺魚骨異物智能檢測機。
“以前,水產加工企業在進行魚類產品加工時,只能依靠人工觸摸,尋找魚骨魚刺,一些質地柔軟微小的魚刺難以被人工篩查剔除,投入市場后會影響消費者的食用體驗。”麻樹波告訴記者,日本雖有同類產品,但售價超百萬元且無法精準識別極細小的軟刺。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他們團隊開啟新的攻堅,成功研發出魚刺魚骨異物智能檢測機。設備價格僅為日本企業的一半,精度卻更高,能識別直徑0.1毫米的魚刺魚骨。其搭載了自主研發的軟件系統和超高清分辨率傳感器,在AI算法加持下,成像更加清晰。2024年,該設備成功銷往越南一家企業。該企業過去使用日本設備,用了速視光電的檢測設備后,企業負責人非常滿意,并計劃再采購一臺。
不僅如此,速視光電還將魚刺魚骨異物智能檢測整套解決方案開發成多語言版本,先后銷往美國、巴西、意大利等十多個國家。
幾年間,速視光電聚焦無損檢測、智能分選等領域,開發了系列定制化設備,廣泛應用于食品、紡織、醫療等行業。企業也從創業之初的“二人組”,發展成17人的研產銷一體團隊。
企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和西咸新區秦漢新城的支持。創辦初期,秦漢新城給予3年免房租政策;2025年4月入駐秦創原·蘭池智造谷(蘭池工業產能基地一期)后,又獲新廠房減免。入駐秦創原總窗口以來,企業還先后獲得多項資金獎補。2025年初入選西安市“先投后股”首批支持企業,先期140萬元資金已經到賬。
這一筆筆“金融活水”的注入,堅定了速視光電加快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腳步——眼下,餅干頭發和昆蟲類異物檢測機、易拉罐封口密閉性檢測機等新品正在研發中。
正如李偉所言,中年創業是“月亮與六便士”的掙扎,而速視光電的技術與產品在多領域的廣泛應用,正是他們期待看到的“月亮”。
(首席記者 呂聰 文/圖)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