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記者從省應急管理廳獲悉: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基層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從組織體系、工作機制、救援能力、保障水平4個方面構建基層應急管理工作新格局。
“近年來發生的一系列災害事故表明,基層是應急管理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制定《若干措施》,有利于系統總結基層的經驗,緊盯突出問題補齊短板、夯實基礎。”省應急管理廳風險監測和綜合減災處處長劉萬靈說。
《若干措施》的許多做法為首次推行。在加強基層應急管理組織體系建設方面,明確縣級黨委和政府應加強應急資源和力量統籌,強化應急管理部門綜合監管職能,完善應急管理部門和相關部門“防”“救”責任鏈。在加強基層應急力量管理方面,明確應急管理、消防救援部門對基層應急救援力量進行體系化編組,統一管理,消防救援隊伍發揮主力軍作用,建立健全與基層應急救援力量聯訓聯演聯戰機制。在強化考核獎懲方面,明確以減少重大風險、應對重大災害的實效結果為導向,將基層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有關指標納入安全生產和消防工作考核。
結合為基層減負,《若干措施》提出,在鄉鎮(街道)履職事項清單中,明確應急管理及消防相關基本履職事項和以上級應急管理等部門為主負責、鄉鎮(街道)為輔配合的履職事項。對不屬于鄉鎮(街道)職責范圍或鄉鎮(街道)不能有效承接的事項,由上級應急管理部門承擔。
在推進智能化監測預警方面,《若干措施》提出,加強自然災害、安全生產、消防安全風險監測網絡建設,建立健全各級監測預警平臺。
根據《若干措施》,陜西各鄉鎮(街道)組建不少于30人的應急救援隊伍,村(社區)組建不少于10人的應急救援力量,健全“綜合+專業+社會”基層應急救援力量體系。
“我省出臺這些措施,為我們破解當前基層應急管理工作中的難點痛點提供了清晰的路徑和政策支撐。我們將結合黃龍縣山區防汛、森林防火等實際風險特點,加速補短板、提能力,筑牢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第一道防線’。”黃龍縣應急管理局黨委副書記張輝表示。
(記者 甘甜 苗雨蒙)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