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国产精品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综合网小说,久久精品国产2020观看福利

漢中寧強:在傳承利用中煥發羌文化新韻

2025-06-19 09:10:03  來源:各界新聞網—各界導報  


[摘要]漢中寧強,古名“寧羌”,取“羌地永寧”之意。千百年來,這里不僅是羌文化綿延傳承的沃土,留存著羌繡、羌陶、羌笛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漢水文化的重要承載地。...

  寧強縣羌氏故里羌編手工藝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周琳在制作竹編器具。(受訪者供圖)

  □ 記者 張涵博 實習記者 楊小妹

  秦巴腹地,漢江源頭。羌風漢韻,交融共生。

  漢中寧強,古名“寧羌”,取“羌地永寧”之意。千百年來,這里不僅是羌文化綿延傳承的沃土,留存著羌繡、羌陶、羌笛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漢水文化的重要承載地。

  如今,寧強以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為陣地,以非遺技藝為紐帶,走出了一條保護傳承與產業發展并重的新路子,千年羌風漢韻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鮮活注腳。

  保護創新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劇烈顫抖的大地震碎了無數國人的心。地處川陜交界的寧強,經歷了有史料記載以來最嚴重的自然災害,全縣26個鄉鎮普遍受災,受災人口達24萬。

  生命逝去,家園毀滅,民族文化傳承也面臨著嚴峻挑戰。國家為搶救保護傳承羌文化,設立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范圍包括四川省和陜西省寧強縣、略陽縣等相關區域。寧強縣當即成立了由縣委、縣政府分管領導及宣傳、文化、發改、編制、財政等部門負責人組成的羌文化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寧強縣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規劃》,將羌文化傳承保護列入相關部門單位、鎮(街道辦)目標責任考核指標,通過以獎代補的形式對各類羌文化代表性傳承人進行獎勵資助。

  “納吉納祿!”2024年11月1日,寧強縣第四屆“羌族文化共傳承”羌歷年系列活動之“醉美寧強 幸福羌年”文藝演出剛開始,這句飽含吉祥寓意的羌語祝福響徹全場。

  2009年,羌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后,寧強縣通過舉辦各種羌年慶祝活動、建設非遺傳承基地、培養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等多種方式,持續為羌年文化注入生命力。2024年12月5日,羌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從“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轉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古老的羌族年節實現了從“搶救性保護”到“活態傳承”的躍升。

  與此同時,寧強縣宣傳文化中心掛牌成立羌文化研究會、非遺保護中心,扶持民間文藝骨干成立了羌州山花民間藝術團、羌歌羌舞協會,不斷整合羌文化保護研究會工作力量。縣羌族文化研究會錄制、整理視頻資料500余分鐘,拍攝圖片1萬余幅,整理編印《陜南羌族民歌》《陜南羌族民俗》等研究資料10余部,《陜南羌族(上、下冊)》公開出版。

  活化利用

  保護是為了更好地傳承,而傳承的關鍵,在于如何讓古老技藝活在當下。

  羌繡是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除了其獨特的民族風格外,還兼具觀賞性和實用性。走進寧強縣羌繡非遺文化產業園,幾名繡娘指尖翻飛,日月山川、花鳥蟲魚的圖樣在她們手下長出新的脈絡。

  “保護傳統技藝不能光靠情懷,得讓繡娘手中的‘金絲銀線’變成‘真金白銀’。”羌州繡娘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小琴以傳承為己任,成立羌州繡娘文化有限公司,按照“公司+學校+合作社+基地+繡娘”的文化產業模式,成立了10個羌繡傳習基地、6個專業合作社、3個社區工廠,共吸納1700多名繡娘就業,繡娘月收入達3000余元。

  羌編竹盒風鈴、竹編包、花式果籃……寧強羌編是源于古代羌族的傳統手工編織技藝,寧強縣羌氏故里羌編手工藝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周琳介紹,公司上連市場需求、下接農戶工坊,讓竹編技藝從傳統作坊走向千家萬戶,帶動500戶群眾增收致富,產品銷往國內外。2023年公司被認定為省級非遺工坊,目前已提煉新老編織技法20余種,開發羌編制品180余種,傳統竹編技藝正在從作坊走向產業化。

  “讓羌族文化在鄉村振興中生生不息,讓每一件作品都講述中華民族共同體故事,是我畢生的使命。”周琳說,公司將進一步傳承羌編文化,展示羌編特色,打造羌編精品,做大做強羌編產業。

  據了解,寧強縣創新“羌文化+”保護模式,依托縣羌族文化博物館等傳習基地定期開設“羌文化民間工藝傳習班”,探索“師徒簽約機制”,向愛好者免費傳授薩朗、羌繡、巴山山歌、剪紙等傳統技藝,每年培訓人員450余人次,推動羌族文化在傳承利用中快速發展。

  同心共融

  “第一次在青木川近距離接觸儺文化展演時,那些舞動的面具讓我們同行的幾個伙伴都忍不住感嘆,傳統文化的魅力遠比想象中更厚重、更鮮活。”青木川古鎮里,西安游客孫夢心這樣描述儺藝絕技帶來的震撼。

  “雞鳴三省”的青木川古鎮,地處陜甘川交界,擁有完好的古建筑群和極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如今,古鎮既是慕名而來的游客鏡頭里的風景,更是連接傳統與現代的情感紐帶。

  做強規劃,讓老鎮有了新活法。寧強編制《國家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項目寧強項目規劃方案》,積極向中省市爭取項目資金,實施了羌族民俗風情園與青木川古鎮文化開發建設項目、“中國·寧強羌族文化產業園”建設項目等重點文化旅游產業項目10余個。

  文化的生命力,不僅在于保存,更在于共享。寧強大力扶持羌族演藝,成立了羌族文藝表演隊,羌族歌舞、儺藝釋比戲、篝火晚會成為固定風景線,景區推出游客可參與的薩朗舞互動、秦巴山歌對唱等節目,全面提升旅游接待服務質量,不斷延伸產業鏈條。

  團結之花處處綻放,民族之情源遠流長。當游客親手編織竹籃、身著羌服拍照打卡時,當篝火映紅各族群眾的笑臉時,羌文化就不再是展柜里的標本,而是可體驗、可參與的生活現場。

編輯: 吳佳蕊

相關熱詞: 漢中 寧強縣 羌文化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江| 寿光市| 闵行区| 巫山县| 静安区| 区。| 北宁市| 乌恰县| 海伦市| 苍山县| 盐边县| 博白县| 公安县| 五常市| 靖边县| 昌乐县| 钟祥市| 宁安市| 左云县| 壤塘县| 五河县| 那坡县| 峨眉山市| 五寨县| 辽阳市| 应城市| 肇庆市| 应城市| 德昌县| 东源县| 临沭县| 乐清市| 家居| 石渠县| 松溪县| 临夏县| 阳东县| 疏勒县| 锡林浩特市| 体育| 蚌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