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呂揚
6月16日,在陜西職業技術學院,完成了第一期中吉無人機應用技術“秦嶺工坊”培訓工作的教師李俊超正在為下期培訓班認真備課。
“第一期20名吉爾吉斯斯坦學生經過系統學習和實踐訓練,掌握了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已經在吉爾吉斯斯坦各行各業立足,有的在中吉烏鐵路進行無人機測繪作業,有的在比什凱克農場開展無人機植保作業……”李俊超說。
2022年,陜西積極推廣“秦嶺工坊”自主品牌,通過國內外職業院校及企業合作,以海外開設產業學院為抓手,開展共建、共享、共贏的國際合作。中國—中亞西安峰會后,“秦嶺工坊”項目被列入中國—中亞西安峰會涉陜成果對接清單及重點任務。2024年,省教育廳發布《“秦嶺工坊”建設章程》及《“秦嶺工坊”項目評價指標》,標志著該項目正式進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
“‘秦嶺工坊’項目建設由‘一帶一路’職教聯盟負責牽頭組織協調,聯合中方企業與院校根據各自專業優勢及合作資源申報,共同推動產教融合協同育人。通過開展‘中文+職業技能’教學,展示中國技術、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華文化。”陜西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趙小峰說。
2023年,針對吉爾吉斯斯坦在農業現代化進程中,對具備無人機應用技術的專業人才的迫切需求,陜西職業技術學院與吉爾吉斯斯坦國立技術大學、西安天翼智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三方簽署了《關于無人機應用技術的聯合培養項目協議》,中吉無人機應用技術“秦嶺工坊”應運而生。
“秦嶺工坊”以“優勢互補、互惠互利、求實高效、共同發展”為原則,著力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培養適應國際市場的職業技能人才。
目前,在省教育廳指導下,“一帶一路”職教聯盟境外“秦嶺工坊”項目達8項,立項獲批建設11項。同時,聯盟積極輸出國家級崗位職業標準和配套人才培養方案,助力當地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5月22日,2025年“一帶一路”職教聯盟第九屆國際職教交流活動在西安舉行。會上,“秦嶺工坊”(境外辦學項目)國際化精品教育資源共建正式啟動,并為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咸陽職業技術學院、陜西職業技術學院、延安職業技術學院等11所院校“秦嶺工坊”建設項目立項資質授牌。此次授牌標志著項目建設進入“標準認證驅動資源輸出”的新階段,實現從“海外布點”到“資源深耕”的戰略升級。
“作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境外辦學品牌,‘秦嶺工坊’在人才培養、師資培訓、技能培訓、人文交流以及服務國際產能合作等多個領域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持續向世界展示中國職業教育的國際化辦學特色。”延安職業技術學院院長牛永紅說。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