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習記者 白小芳 記者 賀鵬飛
6月的陜北大地,風吹麥浪,瓜果飄香。6月5日,位于延川縣關莊鎮甄家灣村的千畝桑葚園里,紫黑發亮的桑葚綴滿枝頭。當日,一場由政協關莊鎮聯絡站牽頭開展的“采摘體驗+農旅融合”鄉村振興實踐活動在這里啟動。
“媽媽你看,這個桑葚比我的拇指還大!”一位小朋友舉著剛摘下桑葚歡快地說。果園里,游客提著竹籃穿行在桑林間采摘果實。在園內特設的“桑海鄉田”主題打卡區,一些游客來到用竹籬、草帽、陶罐等田園元素搭起的布景前,讓相機定格下“人在畫中游”的愜意瞬間。
“我們的桑葚全程綠色種植,不打農藥、不施化肥,隨手摘了就能吃。”甄家灣村黨支部書記王建軍提著籃子邊走邊介紹。掌心的肉飽滿,汁水欲滴。來自延安的游客劉小青在品嘗桑葚鮮果說:“親手摘的果子帶著泥土香和陽光味,這體驗太難得了!”
臨近中午,位于桑園旁的村集體餐廳飄來陣陣果香。廚師們正忙著將新鮮桑葉、桑葚變身為創意美食:翠綠色的桑葉裹上面糊炸至金黃,外酥里嫩帶著淡淡草香;紫紅的桑葚果肉熬成濃稠果醬,抹在剛出爐的麥餅勾人食欲;透亮的桑葉涼粉澆上蒜汁、香醋,成了夏日里最爽口的開胃菜。
“果醬都是凌晨現摘桑葚熬制的。”掌勺師傅一邊制作美食,一邊將剛出鍋的桑葚糯米糍遞給前來的游客。陳女士在品嘗“桑味套餐”后說:“本來只想摘點果子,沒想到還能吃到這么有創意的農家菜,孩子說下次還要來。”
這場“接地氣、聚人氣”的活動,只是政協關莊鎮聯絡站情系民生、助力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據了解,為做實調查研究工作,政協關莊鎮聯絡站依托“委員走基層”活動載體,組織委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多輪次實地調研,運用大數據分析、問卷調查等科學方法,精準梳理出桑葚種植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游客接待能力等10余項問題清單,形成了有分量的專題調研報告。
為提升協商議政能力,政協關莊鎮聯絡站依托“委員議事廳”“有事好商量”等特色履職平臺,組織政協委員、農業專家、文旅從業者、村民代表召開協商座談會,采取“頭腦風暴+案例剖析”的協商模式,緊扣產業發展群策群力推出“采摘+美食+文旅”融合發展方案,實現從“問題收集”到“方案落地”的高效轉化。
委員們還充分發揮各自優勢,主動認領任務化身為“多面手”:有的運用新媒體運營專長,通過短視頻推廣、直播帶貨等方式為開展農旅融合活動預熱引流;有的發揮行業影響力,協調交通、市場監管等部門優化游客入園路線,做好食品安全保障工作;還有通過整合社會資源發動企業捐贈物資,組織志愿者做好活動現場服務工作。此外,他們還協調專業團隊為甄家灣村設計了“甄家灣桑果”LOGO,助推品牌升級。
“我們緊扣‘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鄉村振興總要求,聯合鎮黨委、政府,把委員履職與鄉村發展需求結合起來。”政協關莊鎮聯絡站負責人介紹說,這次活動開展首日就吸引游客超500人次,村集體餐廳營業額較平日增長了3倍,還帶動周邊農戶實現土雞蛋、手工掛面等農產品熱銷。
“這項活動將持續一個月,接下來我們還會推出桑葚干、桑葚酒、桑葉茶等深加工產品。”王建軍指著正在搭建的農產品展臺說,“委員們幫我們聯系了食品加工廠,下一步打算注冊‘甄家灣桑果’商標,讓小桑果從‘枝頭’走向‘貨架’,真正把田園風光變成‘真金白銀’。”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