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鐵生(1897年—1939年),字丙寅,又名射斗,陜西耀縣(今銅川市耀州區)人,1918年考入陜西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在校期間,他刻苦學習文化知識,還閱讀了大量具有革命思想的進步書籍,受到新文化、新思想的熏陶,對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十分關注。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的消息傳到西安后,邱鐵生積極投身這一愛國運動,和進步學生一起沖破阻撓,走上街頭演講,宣傳革命道理。
1927年,邱鐵生毅然辭去富平縣高小教師之職,投筆從戎,參加了楊虎城的部隊。經過培訓學習,邱鐵生在部隊從事譯電工作,因工作勤奮努力,表現突出,升任西安綏靖公署少校參謀。
1935年,邱鐵生奉命到南京中央軍校高級班受訓。畢業之際,他專程去杭州瞻仰岳飛墓,并特意著戎裝在“精忠報國”碑前拍照,以明其志。回部隊后,升任孫蔚如第三十八軍第十七師中校參謀。1936年12月,邱鐵生隨部隊參加西安事變。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后,他被任命為陜西警備第三旅副旅長。
全民族抗戰爆發后,1938年2月,邱鐵生隨部隊進駐韓城禹門口,擔任河防。此間,他急切盼望效命疆場。7月,時任三十一軍團第九十六軍一七七師獨立第四十七旅副旅長的邱鐵生隨部隊東渡黃河,奔赴中條山抗日前線。過河后,一七七師師部駐關帝廟,獨立第四十七旅旅部駐玉泉寺。根據軍部命令,第四十七旅北出猗氏、臨晉,阻擊日軍,阻滯其前進,第四十七旅與日軍激戰十數日,擊退日軍,既阻止了駐扎運城的日軍南下,守護了黃河防線,又保護了隴海鐵路安全。8月中旬,集結在運城、解縣附近的日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對第四十七旅守軍陣地分路進攻。在各部官兵的英勇阻擊下,敵軍迂回陌南鎮,向芮城方向前進。邱鐵生率部對南進之敵進行側擊、尾擊,將迂回之敵擊敗,取得了中條山西部防御戰的勝利。當時西安的一些報紙報道稱:“西北整個得以安定,皆賴我英勇將士在北岸艱苦支撐所賜。”
1938年9月13日,日軍第二十師團以5000余人的聯合部隊分兩路向中條山地區進攻。第四十七旅經晝夜激戰,終將日軍擊退,取得了中條山地區反掃蕩的勝利。11月4日,不甘失敗的日軍集結4000多人的聯合部隊,在炮火的掩護下,兵分三路向中條山地區全面進攻。邱鐵生隨部隊襲其側背,開展敵后游擊戰,經過近10天的反復拼殺,迫敵后撤,又一次粉碎了日軍的掃蕩。此時,三十一軍團改為第四集團軍,孫蔚如任總司令,轄三十八軍、九十六軍。李興中任第九十六軍軍長,第九十六軍轄一七七師和獨立第四十七旅。
1939年1月23日,日軍二〇師團七十八聯隊及八十聯隊一部在空軍的配合和炮火掩護下,分六路向獨立第四十七旅陣地發起進攻。邱鐵生隨部隊在玉泉寺一線與敵展開殊死搏斗。他親臨前線指揮作戰,與敵浴血奮戰四晝夜。敵機輪番轟炸并釋放毒氣,部隊傷亡慘重。七四一團傷亡殆盡,團長李家驥陣亡。因糧彈告竭,援軍受阻,第四十七旅官兵與日軍短兵相接,拼死肉搏。在率部突圍時,邱鐵生不幸壯烈殉國,年僅42歲。
(中共陜西省委黨史研究室)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