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許鵬
在榆林這座陜北古城,15路公交車日復一日地穿梭于大街小巷。駕駛座上,一位身材敦實、目光溫和的司機讓人印象深刻——他就是陜西省勞動模范、榆林市公共交通總公司第二運營分公司15路隊駕駛員王建起。13年零責任事故、零投訴、零差評的背后,是這名基層勞動者用辛勤汗水寫書的不平凡人生。
王建起駕駛的15路公交車貫穿榆林城區核心地段,途經7所學校、3個商業區,日均載客量超千人次。面對復雜路況,他總結出一套“三字經”:“安、準、凈”——安全是底線,準時是承諾,干凈是態度。
“安”字當頭。行車中他堅持“寧停三分,不爭一秒”,反復觀察路線盲區,預判行人動態,從不開英雄車、斗氣車。“咱拉的是一車有血有肉的乘客,不是貨物,忽快忽慢讓乘客東倒西撞還能行嗎?”王建起說,咱要對每一位乘客負責,平穩出行,安全到站。13年來,他累計行駛60余萬公里,從未發生一起責任事故。
“準”字為責。不管是大雨傾盆,還是冬雪紛飛,王建起上班從不遲到早退,不管有什么困難,都竭盡全力去克服。每天休息或收車后,他都要仔細檢查車輛,因此他駕駛的車輛很少在半路拋錨出故障,總能夠準點出車、準點運營、準點到站。同事們說:“王師傅的車就像裝了發條,風雨無阻。”
“凈”字暖心。王建起每天提前1小時到崗,用牙刷清潔儀表盤縫隙,駕駛室周圍和車廂也都擦拭得干干凈凈,連發動機死角都要定期清理。乘客們感嘆:“坐他的車,像進了自家客廳。”
在公交駕駛員的平凡崗位上,王建起用點滴善舉將其點亮成“城市文明窗口”。
2020年10月,王建起行駛至長途汽車站點上下乘客時,看到站臺上有一個小男孩穿著秋衣秋褲,腳上卻穿著夏季拖鞋。王建起見狀向乘客提醒道:“誰家的娃娃,招呼好嘍!”結果沒人應聲。詢問得知孩子與家人走散,他立刻讓孩子上車,自掏腰包買面包、倒熱水,并報警協助尋親。在派出所民警幫助下,孩子很快找到了家人。次日,孩子全家帶著錦旗到公司致謝,爺爺緊握他的手哽咽道:“你幫我們找到了寶蛋蛋!”
2022年夏日的一天,王建起駕駛的公交車上一位乘客突發疾病,經乘客提醒后王建起立即靠邊停車查看,并迅速聯系醫院,當機立斷告知乘客中途不停靠站點,優先將這位乘客送往醫院。同時,與執勤交警說明情況,直到病人家屬到醫院后他才離開。
公交車上經常遇到有乘客丟落東西的情況,對此,王建起能夠急人之所急,用最快的方法聯系到失主,實在找不到的,他會將東西保管好,收車后交給路隊管理員,等待失主前來認領。從錢包到手機,他保管過的遺失物品超百件。
“每次過年過節,年輕的同事也想回家,機會便都讓給年輕人。”王建起說,因為工作的特殊性,自己陪伴家人的時間很有限。談及妻子生病住院卻不能陪在身邊時,他心中滿是虧欠。
王建起把乘客當親人,服務細致入微。每到一站,他必先穩穩停好車,耐心等候乘客安全下車;遇到老人,他會多等片刻,直到他們安穩落座才緩緩起步;碰上問路的外地乘客,他總是不厭其煩,詳細指引路線、方向和換乘方式。點滴細節,溫暖一路。
王建起的細心服務得到了大家廣泛認可,他連續5年奪得公司技能競賽冠軍,自創的“節油駕駛法”年省燃油費上萬元。他帶領班組連續獲評“先進”。徒弟們說:“他教的不只是開車,更是做人。”
“方向盤握一天,就得對一車人的安全負責。”王建起說。在“快節奏”時代里,這種“慢工出細活”的堅守,恰是基層勞動者最動人的光芒。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