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馬騰 郝穎
7月的榆林,綠意盎然。放眼這片熱土——塔吊林立的建設現場、井然有序的生產車間,處處涌動著高質量發展的蓬勃活力。
前不久,榆林工業經濟上半年成績單出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2%,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這份成績單的背后,是榆林錨定“雙碳”目標的堅定實踐。近年來,榆林以創建國家級能源革命創新示范區和首批碳達峰試點城市建設為抓手,在轉型之路上穩步邁向“新”賽道、筑牢“穩”根基、彰顯“綠”底色,奮力書寫資源型城市綠色低碳發展的新篇章。
科技驅動 產業向“新”
“煤城”轉型,科技創新是破題之鑰。
7月31日,在陜煤集團曹家灘煤礦安全生產指揮中心,大屏幕上實時呈現著采、掘、運等環節的運行態勢。
“目前,我們通過這套智慧系統,可確保158個智能化采煤工作面與107個智能化掘進工作面高效運轉,采煤機械化程度超99%。”綜采一隊隊長趙振介紹,僅2024年,該隊就累計節約材料費用約700萬元。
當前,數字化賦能的“智慧大腦”正深度融入生產經營,為能源化工產業提質增效注入強勁動力。
7月26日,記者走進榆林中科潔凈能源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榆林創新院”)。實驗室里,科研人員緊盯電腦屏幕上的反應曲線,實驗機器在高速運轉中發出嗡嗡聲。
在這里,一批科技創新成果正加快能源產業提檔升級的“腳步”。
今年5月,“金屬鎂冶煉工業精準脫硝技術”科技成果在“世界鎂都”府谷縣發布。這項由榆林創新院聯合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陜西中環碳能科技有限公司攻關的成果,屬全球首創。
“自2022年8月投用以來,我們聚焦能源清潔利用與多能融合技術突破,每年投入上億元專項資金,在氫能儲能、煤化工下游等科研領域深耕。”榆林創新院院長任曉光介紹,截至目前,榆林創新院已引進科研團隊60個,立項科研項目50余項,形成可轉化科技成果12項。
一次次科技創新、一個個項目落地,讓“煤城”轉型底氣更足。眼下,榆林正以全新面貌在綠色發展道路上揚帆遠航,為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提供“榆林樣本”。
延鏈補鏈 結構向“穩”
從挖煤賣煤、燒煤發電,到聚焦“煤頭化尾”,如今,榆林市通過延鏈補鏈、鏈式布局,已基本形成多條現代煤化工產業鏈。
7月14日,在陜西延長石油榆林凱越煤化有限責任公司的年產50萬噸甲醇制乙醇項目建設現場,隨著最后一段塔體精準嵌入,高119.3米、重747.38噸的乙醇塔順利完成整體合龍。這標志著這一省級重點項目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
“目前,項目詳細設計已全部完成,大件設備吊裝工作已進入尾聲,核心反應器、換熱器等關鍵設備陸續就位,工藝管道安裝即將全面展開。”項目負責人劉杰說,“該項目將采用國內領先的甲醇羰基化工藝,預計建成后每年能夠轉化50萬噸甲醇,進而生產出高附加值的乙醇產品,為陜西能源化工產業升級貢獻力量。”
投資110億元,陜西榆能精細化工材料有限公司年產100萬噸高端化學品新材料項目設計進入審查階段;投資238億元,中煤榆林煤炭深加工項目首臺千噸級凈化裝置洗滌塔安裝成功……今年以來,在榆林市各個工業園區,多個省、市級重點項目建設按下“加速鍵”。
近年來,榆林全力推動煤油氣風光電氫多能融合,當地新興產業版圖正不斷擴大。
7月10日,在榆林市橫山區遠景零碳產業園,一臺臺新能源風機機艙產品整齊擺放,等待交付。
“目前,我們生產的1臺風機產品年等效滿發小時數超2500小時,至少可為1.5萬居民提供1年用電量,每年減少碳排放9000噸以上。”遠景能源有限公司榆林分公司總經理高瑞璞介紹,產業園已形成“風機研發—核心部件制造—整機裝配”的完整產業鏈。
自榆林市2025年二季度重點項目開工以來,榆林市共集中開工重點項目53個,總投資238.5億元。其中產業項目24個,總投資189.66億元,占全部項目總投資的79.5%。
低碳發展 城市向“綠”
榆林煤炭開采規模龐大,2024年原煤產量高達6億噸,其中煤矸石產量超過6000萬噸,占全市大宗固廢總量的61%。
如此大量的煤矸石該如何處置?
7月25日,記者走進陜西省碳基固廢資源化利用中試基地生產車間,在機器的轟鳴聲中,看到煤矸石正經歷著神奇的變化。
經過破碎、分選、分級選等多道工序,原本單一的煤矸石被精準轉化為三類產品:生態功能土、再生骨料以及低熱值煤,實現固廢利用“吃干榨盡”。
“煤矸石是制備人工土壤的優質材料。”榆林中科環保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鄭仕梅說,“它富含硅、鋁、鐵等植物生長所必需的元素。只不過這些元素以礦物態存在,不易被植物吸收。”
經專家研究發現,借助特定技術“激活”,煤矸石能夠轉化為具備生態修復功能的人工土壤。這一發現,為解決固廢難題開辟了新思路。
為實現綠色生產,陜西省碳基固廢資源化利用中試基地打出了一套減碳、降碳、固碳的“組合拳”。目前,該基地已建成萬噸級生態功能土生產線,為工業化量產打下堅實基礎。
“如今,榆林加快建設國家級能源革命創新示范區,在一個全新的層面展現這座‘煤都’獨有的能源科技硬實力以及產業結構改革與創新的活力,不斷促進現代煤化工產業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推動了榆林市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綠色低碳轉型。”榆林市發展改革委負責人說。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