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19年,“這塊屏幕”改變了什么
“遠程教育對邊遠地區孩子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有很大作用!”今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對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說,改變命運的“屏幕”將越來越多。
2018年12月,本報刊發了反映云南省祿勸一中等貧困地區高中利用網絡直播,與名校成都七中“異地同堂”,提升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的長篇報道《這塊屏幕可能改變命運》(報紙標題《教育的水平線》)。文章發出后,成為現象級稿件:在本報“冰點周刊”微信公眾號上,該文閱讀量達到400多萬,微博上有關該文的話題累積閱讀近億次,《人民日報》等媒體對此文進行轉發、評論。
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校長唐江澎提及“一塊屏幕”,感慨萬千。他回憶起1982年,自己作為一名山區學生,正是通過廣播電視大學上完了北師大的寫作課及北大的文學課,一步步走出了大山。在他看來,如今以“一塊屏幕”為代表的在線教育課程,讓學習的時空、邊界、資源配置變得非常靈活,貧困地區教師整合利用資源的辦法也大大增多,“體現了時代的進步”。
同樣被感動的還有影視制作人趙原。他擔任聯合創始人的影視制作公司千禧傳媒獨家買斷了該文的影視改編權。他說,自己在這篇文章中感受到無數種子破土而出、試圖長成參天大樹的蓬勃生命力,便產生了將其搬上熒幕的沖動。
“好的電影離不開現實的土壤。”據趙原介紹,該公司籌劃的電影和電視劇均計劃以《一塊屏幕》為名,目前已完成了相關版權備案。上述文章能打動人心,恰恰體現了全社會近年來對普及優質教育資源的強烈渴望。
成都七中的嘗試并非孤例。湖南、河南、安徽等省份也有優質高中開設類似的直播班,借助網絡向偏遠地區輸出優質教學內容。
全國人大代表、云南省魯甸縣文屏鎮中心小學校長甄蘭芳感到,隨著國家對教育公平的持續投入,近年來越發重視利用網絡技術提振教育,能帶來改變的“屏幕”其實遠不止直播班。
她告訴記者,在她的學校,近兩年,培訓教師的“國培”屏幕已不再閑置,年輕教師主動要充電。教學質量和環境改善了,隨之而來的是,鎮小每個班的學生人數從十幾人回升至幾十人。
“本質上不是‘一塊屏幕’改變了命運,而是建構在屏幕底下的那套體系改變了。”唐江澎說,“一塊屏幕”其實是一項從宏觀到微觀的系統工程,包括國家層面給出一攬子推動公平的政策、地方加大教育投入、學校師生心態轉變后加倍努力等諸多環節。
從這一角度看,作為系統工程產物的“屏幕”,可能具備更長久的生命力,背后則是國家、社會對教育公平的不懈追求。
2019年8月,工信部組織的“電信普遍服務與網絡扶貧”研討會,將“改變命運的一塊屏幕”作為教育扶貧的典型案例進行了分享;同樣在今年,“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也被列入教育部的工作要點。按照此項設計,教育部將推進學校聯網攻堅行動,力爭全國中小學互聯網接入率達到97%以上,并持續完善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
“一塊屏幕”的影視改編工作立項后,趙原及其創作團隊前往云南、四川等地的相關學校采風近一個月,并在此基礎上完成了劇本初稿。在采風中,給趙原的印象尤為深刻的是高考成績公布當天,祿勸一中的操場上聚滿了學生,大家放起煙花、跳起民族舞。
“今年又有人考上了清華。”一個即將升入高三的學生告訴趙原,“這說明我們真的不差。有底氣了,有希望了,真的好開心。”
“他們的條件、見識和成都七中差別很大。”趙原說,“但所有孩子向上的心一模一樣。”(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程盟超)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