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加強醫療廢物綜合治理保護生態環境情況舉行發布會。會上,生態環境部應急辦主任趙群英表示,隨著疫情的發展,醫療廢水的量比原來多了,醫療廢物快速增長,但通過及時增加處置能力,目前醫療廢物、醫療廢水的處置平穩,沒有對環境產生不利影響。
趙群英稱,疫情發生后,湖北和武漢隨著病例的大量增加,醫療廢物也是快速增加。為了解決武漢的問題,生態環境部先后15次和湖北省、武漢市一起視頻研究如何快速提升能力,同時動員各方力量,從設備上支持武漢。
趙群英介紹,在疫情前,武漢市醫療廢物的產生量是40多噸。隨著病例的逐漸增加,最高峰醫療廢物的產生量達到240多噸,在這期間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武漢醫療廢物的處置能力快速提升。生態環境部動員各方力量,從設備上支持武漢。組織46臺移動設備送到武漢。把原來處理危險廢物的,通過適當的工藝改造來處理醫療廢物。利用垃圾焚燒廠協同處置隔離點等按照醫療垃圾來管理的生活垃圾。再一個是新建30萬噸的千子山醫療垃圾處置中心。通過這幾個方面,武漢的處置能力從最初的50噸,增加到目前的263.8噸/天。
“3月9日,武漢263.8噸的處理能力,負荷率93.2%。”趙群英通報,“這實際是一個‘緊平衡’狀態,每天產生的醫療廢物每天就能得到處理。”
對于醫療污水的處理,趙群英指出,在定點醫院、方艙醫院產生的醫療廢水,首先要進行消毒。方艙醫院在建設過程中配套了污水處理裝置,定點醫院都有固有的治污設施。對隔離點的化糞池也進行消毒。這些廢水消毒之后,進入到武漢市27個城市污水處理廠進一步處理。這些污水處理廠,從在線監控看都是運行正常的。(許心怡)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