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人代會主會場。 本文圖片 新華社
4月22日上午9點,在中國北方山西省忻州市的一個小型會議室里,當地代市長面對視頻鏡頭,向10余個分會場宣布忻州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開幕。
按照往年慣例,中國市縣“兩會”一般在每年一二月份召開,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今年很多城市的地方“兩會”被推遲。如今,中國疫情防控形勢已經好轉,多市在確保安全有序的前提下陸續采用“主會場+分會場”視頻連線的方式在網上召開“兩會”。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四屆忻州市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于4月21日率先開幕。忻州市政協秘書長王志剛介紹說,全市有353名政協委員,其中195人在市區的主會場參會,其余的委員在各縣區設立的15個分會場就近參加視頻會議,同城參會人員原則上不安排食宿。
忻州市政協會主會場外醫護人員。
在主會場入口處,記者看到,會務組為每位參會人員分發醫用口罩和免洗消毒液,還有當地醫院的護士為入場者進行體溫測量和登記。會場內,每個座位之間的距離被拉開到1米以上。
同樣的措施也應用在了當地的人大會議中。“有一位代表近期從海南駕車回到山西,沿途在多個省份有過停留,且目前在家隔離不滿14天。經過組織和本人同意,批準其不參加本次人民代表大會。”忻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魏廣才說,在會議準備過程中,會務組對于每位代表的健康狀況和外出情況都進行了細致的排查。
在此次忻州市人大會議的主會場內,40名到場代表認真聆聽代市長朱曉東宣讀政府工作報告,主席臺兩側懸掛著兩塊60英寸的電子屏幕,并以20秒的輪播速度切換15個分會場的實時畫面。
忻州市人代會忻府區分會場。
在忻州市忻府區分會場,42名人大代表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收聽了政府工作報告。“畫面清晰,聲音流暢,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是我首次用視頻會議的形式參加人大會議,會議流程、議程、討論按照法定程序和以往沒有差別,疫情時期這樣的方式避免了人員聚集,降低了感染風險。”參會代表喬溫泉說。
中國聯通忻州分公司為忻州市“兩會”提供技術支持方案。公司副總經理解仁旺說,他們為這次會議專門開設了廣域網專線,在各個會場共安排100多名技術人員,既能保障網絡傳輸穩定,還能實現會議的保密性。
在忻州市人大會議的選舉和投票環節,由于與會代表不在同一會場,原有的表決器投票變為舉手投票。“各會場的投票和計票環節都在視頻實時播出,確保公平公正。”魏廣才說。
目前,中國多個城市已經進入“地方兩會”時間。在山西省,除了忻州市,臨汾、長治、呂梁等市也正在召開“網上兩會”。4月20日舉行的浙江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公布,浙江省各設區市“兩會”將于4月下旬召開,并表示優化會議安排,探索視頻會議、分會場等形式減少聚集。
忻州市人代會忻府區分會場在地圖中查看內顯示屏。
今年諸多地市“兩會”會期也進行了壓縮。王志剛表示,今年忻州市政協會議和人大會議會期都由4天縮減到了3天。
在組織結構上,忻州市“兩會”設立了雙秘書長制度,秘書長負責大會的日常工作,副秘書長專門主管大會的疫情防控工作。
一些參會代表和委員認為,線上開“兩會”的方式對于5G技術的推廣應用、“云”政務、智慧城市的建設是一個機遇。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中國多地在部署地方“兩會”的過程中,許多創新性的新技術應用受到了更高的關注度。
在浙江省溫州市1000多份“兩會”資料袋中,增添了一份特殊的禮物——公筷公勺,供代表和委員們使用,倡導共餐合餐時實施“一菜一公筷”。
浙江省衢州市“兩會”期間,與會人員見面不握手,改行作揖禮。相關視頻在網上走紅,網友評論說“展現了中國文化源遠流長”。
與疫情有關的議題也成為疫情下參加地方“兩會”的委員和代表們的討論熱點。
四川省達州市人大代表甘國菊針對疫情初期口罩等防護物資短缺問題建議,今后要從品種、質量、數量等方面加強政府部門醫用物資的應急儲備,把醫用物資的應急儲備納入年終目標考核內容。
山西省忻州市政協委員馮子義表示,中醫藥是中國特有的優勢,在這次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建議今后政府要給予更多政策支持和傾斜。
中國各地延期召開的市“兩會”閉幕后,其下轄的縣、區“兩會”也將陸續召開。
“線上開地方‘兩會’是一種新的嘗試,這既能有效防控疫情,也有助于各地市盡早制定年度發展目標和規劃各項工作,將進一步加快經濟恢復的步伐。”山西大學社會學教授邢媛說。
(原題為《中國首次在網上召開地方“兩會”》)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