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哈薩克斯坦陜西商會會長何誠——為中哈經貿合作牽線搭橋
“把家鄉陜西的產品帶到哈薩克斯坦,是我的心愿,也是我為推動兩國合作越走越近所做的事。”哈薩克斯坦陜西商會會長何誠說。
17歲那年,何誠到莫斯科留學,修讀俄語專業。后來,機緣巧合下,何誠來到哈薩克斯坦發展。如今,他奔走于中哈之間,為兩國合作牽線搭橋。
中歐班列帶來更多商機
2013年11月,首趟中歐班列(西安)從西安國際港站發車。如今,中歐班列(西安)運行線路日趨多元,成為暢通歐亞商貿的“黃金通道”。何誠見證著中歐班列的發展,也在貿易往來間尋找商機。
“以前,中哈之間的物流運輸面臨一些挑戰。”何誠說,當時,訂單中會有一些大型裝機設備,配件又多,往往需要20多個貨運車廂才能裝完。由于傳統鐵路運力有限,運輸周期的增加會影響后續工期進展。”
“中歐班列開通后,往來運輸更加方便快捷。”何誠說,“2019年,我們在哈薩克斯坦參與承建一座水電站,工程所需的大件設備10天左右就送達。依托中歐班列,貨物運輸效率大大提高,我們也能根據客戶需求靈活調整物流方案。”
“中哈互聯互通水平不斷提升,哈薩克斯坦的美食受到更多中國消費者的青睞。”何誠介紹,“哈薩克斯坦的蜂蜜、紅酒、巧克力等產品很有特色。近年來,我們致力于把哈薩克斯坦的優質產品引進到中國市場。每次到貨后,產品很快就會被客戶預訂一空。中哈經貿合作深入發展,讓我更有信心推動家鄉陜西的產品‘走出去’,讓哈薩克斯坦的民眾了解更多陜西魅力。”
以合作促進共贏
談起對哈薩克斯坦的初印象,何誠用“地廣人稀物博”來描述。哈薩克斯坦礦產資源豐富,但一度受技術制約,存在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問題。何誠從中看到了機會。“我們將一些廢舊鋼鐵進行再加工,并對有色金屬、貴金屬等進行循環利用,在降低能耗的同時還能幫助當地解決環境污染問題。”他說。
這些年,何誠扎根哈薩克斯坦,在當地辦起磚廠、水泥廠、農業園區、糕點廠等。“中國先進的機械設備能夠幫助當地工廠提高生產效率。”他說,“以甜點制作為例,在中國設備的助力下,糕點生產依賴傳統手工作坊的情況得以改善,不再受限于人力與時間,產品質量也得以提升。”
在何誠看來,華僑華人在哈經商的同時,可以為當地引進中國先進的設備和管理經驗,以合作促進共贏。“近年來,我們幫助當地一些工廠設計、調試和安裝設備,還參與了生產規劃、員工培訓等工作,積極助力當地產業升級和本土人才隊伍的成長。”
隨著中哈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兩國民眾尤其是青年一代的交流更加活躍,何誠看到了更多機遇。“今天,越來越多哈薩克斯坦青年想來中國學習中文。青年一代是促進兩國經貿及人文交流的重要力量,我將繼續致力于推動兩國青年交流,為中哈兩國友好合作貢獻力量。”他說。
(金 旭 陳美羽)《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4年08月21日 第06 版) 來源:中國僑網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